抗战剧中刺刀战中,总是八路军手撕鬼子,但是现实中,日本鬼子的拼刺技术可不是那么不堪,而是相当厉害,尤其是抗战初期,到了抗战中后期,由于八路军在拼刺上下了苦功夫,同时日军战争初期那些精锐老兵已经被消耗殆尽,新上来的补充兵军事素质已经不如老八路了,在拼刺中,已经不是两个日军背靠背,八路十几个人也无法近身了,已经有一些拼刺高手可以和日军一较长短了,到了抗战后期,八路的白刃战水平已经和日军的普遍水平差不多了。

应该说,二战中日军无论从装备,训练,还有编制都是最适应中国战场的。而对于白刃战的重视也是源于对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中国和日本的步兵主要都是装备手动步枪,打一下拉一下,还要再推一下,手动步枪的战斗射速一般是10到20发每分钟,而在近战中,谁能在短时间内向对方喷射更多的弹头,谁的胜利机会就大,欧洲人是用冲锋枪,美国人是用霰弹枪,都是可以在近距离向对面喷出大量的弹丸。

但是这两种办法到了东方就不行了,日军本身认为白发一中的冲锋枪不如一发一中的三八步枪,同时认为日本资源匮乏,生产冲锋枪以及弹药花费太大。而中国这边是冲锋枪比日军多,但是中国的确是子弹是一个问题,尤其是敌后的八路,子弹太不好搞了,虽然有枪但是没有弹,冲锋枪也就是和烧火棍。而霰弹枪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奢侈品,中国的猎枪当时还是用铁砂呢,不是那种定装的猎枪弹,基本上就是排队枪毙那种装填速度,手动步枪比它还快点。

既然用子弹解决不了问题就用别的方式,就只好用老办法,刺刀了。同时,中日战场上,很少进行一战时欧洲那种堑壕战,步枪的长短不是那么碍事,中国战场的步兵作战相对比较自由,而且战斗发生的地点多样,就敌后的八路来说,据日本老兵回忆,八路是距离不到150米不开枪,过一会八路端着刺刀就上来了。由于距离近,在二三百米的距离上,手动步枪打一枪,八路就到面前了,这时候不管你愿不愿意只能用刺刀招呼吧。

所以不是日军子弹没打完也要拼刺刀,而是必须面对八路的刺刀。在抗战剧中,无论谁都是端着枪前进,遇到敌人都是马上给一枪,这种傻乎乎的行为都是这几年只看美国片子看得,美军二战时已经用的是半自动步枪,只要扣扳机就可以打子弹了,但是别的国家都是手动步枪,在打完一枪以后,要手动退壳上膛等一系列动作,在你傻乎乎的站在那里上膛的时候,对面的子弹就已经打过来了,一个直立目标有多大,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当然如果有主角光环可以忽略不计对面的子弹,反正主角不能死。

军事剧里面对飞来的子弹,一翻滚就轻松躲过了,或者是边跑边打,子弹就打不到,现实中真的可以这样吗?

我本家的一个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曾经上过前线,打过冲锋。用他的话来说,自己能够活着回来,全凭运气。叔叔辈们没事的时候喜欢找老头聊天,就问这个爷爷:“你在朝鲜打仗的时候,是不是光死美国人,不死中国人?”老头说:“去球吧!冲锋的时候,迎面到处是子弹,身边的战友成片成片地倒下。”说完,大家哈哈一笑。我知道大家的笑,并没有对牺牲的战士任何的不敬,而是庆幸老头能活着回来。

有位叔叔曾经问过这个爷爷:“你冲锋的时候,既然这么危险,为啥不趴下了装死?”老头说:“哪顾上装死,冲锋号一吹,大家都往前冲,全他么杀红眼了,哪会想那些。”“再说,趴在地上也不一定安全,到处是子弹飞过来;只有把美国人打败了,才有可能活着。”这位爷爷,至今还健在,已经90多岁了。他抗美援朝结束后,就退役了,回老家当了一辈子农民。

他的身体很好,靠拉板车挣钱,一直干到88岁。倒不是他的子女不孝顺,而是老头坚持这样做。每年年底的时候,老头就会把三个儿子叫过来,把自己一年挣的钱,分成三堆,一家一堆。这既让很多年轻人羡慕,又让很多老年人汗颜。这在我们村被传为佳话,老头也很受我们村里人的尊敬。老头退役之后,国家也没忘了他,每月都有补助,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

老头上了年纪之后,每年国家会安排他去新乡市某军事疗养院检查身体,再住上10天、半月的。在那里,吃的、穿的、住得都很好,每次回家都红光满面的。通过我这位爷爷战场上的经历可以知道:在战场上,面对飞来的枪林弹雨,卧倒、翻滚确实可以减少中弹的概率;但在真正冲锋的时候,几乎不可能采取卧倒、翻滚的动作。冲锋的时候,确实是边跑边打;但边跑边打和你站着打,中枪的概率几乎是一样的。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下一页

文章TAG:枪林弹雨  qq  六一  开启  子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