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兄长和堂弟分投求职都是生活必需。而诸葛亮有大志,等待明主和机遇,恰巧刘备三顾茅庐一拍而合。假如三兄弟第一个找到工作的,并已经获得大成就名声如雷贯耳,或许也会招徕两兄弟前来投奔,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而三兄弟当初自顾不暇,有机会各人找到好工作当然会欣然以赴。而诸葛亮三兄弟,首先是诸葛亮在蜀汉做出了一番非凡成就,青史扬名,才让三兄弟的事迹引人注目。

诸葛亮三兄弟,为什么分散到魏蜀吴三国去任职?是巧合吗?

诸葛亮出自琅琊诸葛家族,在东汉末年至三国乱世期间,诸葛家族竟然在魏、蜀、吴三国都有人出仕,位居高层,被称为“龙虎狗”。三人分别是:蜀国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孙吴大将军、豫州牧诸葛瑾,曹魏征东大将军、高平侯诸葛诞。诸葛家族弟兄三人分散到魏蜀吴三国任职,可以说及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乱世之中,许多世家大族都会让自家子弟前往不同阵营效力,从而为家族争取更多利益;另外还有许多小家族,家族子弟在外各奔东西,自谋前程,从而为家族赢得生存空间。

诸葛家族相比河内司马、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等家族,嫣然属于那种小家族,在乱世之中,诸葛家族子弟也只能分散外出自谋前程。至于出现弟兄三人分别出仕不同国家,完全是在情理之中,不足为奇。意料之外面对乱世,许多家族虽然会选择不同阵营进行效力,但一般只是兼顾敌我双方势力,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各方势力都有自己家族子弟参与其中,并且全部进入阵营核心。

比如颍川荀氏家族,在乱世之中除了在东汉朝廷任职之外,也仅仅投靠袁绍、曹操两大势力,荀彧、荀攸都是曹操重要谋士,荀谌是袁绍部下。如在魏蜀吴三国高层都有家族子弟的诸葛家族,可以说是在意料之外、纯属巧合。证据呈现首先来说诸葛家族“龙虎狗”的关系。诸葛瑾是诸葛亮兄长,其父是曾为青州泰山郡丞诸葛珪。诸葛诞与诸葛亮、诸葛瑾同族同辈,是诸葛亮、诸葛瑾二人族弟。

再来说三人分侍三国的经历。诸葛瑾早年在外求学游历,之后其父诸葛珪病逝,诸葛瑾只好带着一家人前往荆州投奔叔父诸葛玄。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带着诸葛亮、诸葛均部分族人前往上任;诸葛瑾带着部分族人前往江东避难。等到诸葛玄到任后,发现豫章太守被朝廷任命的朱皓代替。诸葛玄只好再次率领族人投奔自己老上司荆州牧刘表,不久后去世,留下诸葛亮、诸葛均兄弟躬耕在南阳。

《三国演义》中为何只有刘关张三人结拜成异性兄弟,其他阵营怎么没有人结拜?

《三国志》中,没有刘备、关羽和张飞结拜的记载。只有“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形如兄弟”。《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把刘关张三人写成是结拜兄弟。“桃园结义”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结成异姓兄弟的“结拜”之风,也刮了很久,人们把关帝爷当作结拜的鼻祖。 刘备虽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少年时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

刘备虽生活在社会最低层,但从小怀有匡扶社稷的大志。 《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可以说是因缘际会,虽然关羽是卖黄豆的小商贩,张飞是杀猪卖肉的屠夫,但他们也胸怀匡扶汉室的大志。刘关张结拜,也是各取所需,刘备扶汉需要帮手,关、张虽有万夫不当之勇,需要像刘备有“皇叔名片“这样的“领导人”。 曹操先是靠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起兵,这些人都是曹操本家,无需结拜。

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瑾三兄弟为何分别效力魏、蜀、吴三国?他们谁的结局最好

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琅琊郡世族据《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三国  sss  来战  乱世  兄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