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一开始就是世袭三等轻车都尉,所以他没当官的时候就是正三品。后来一步步官位高升,也不断获得更高的爵位。于嘉庆三年获得公爵爵位,达到顶点,所以,他是绝对的超品。纪晓岚就很清楚了,他的最高官职为协办大学士、礼部、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清朝官品,刚刚说的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

知否里盛紘才一个五品官,怎么支撑起盛府那么大的开销的?

即使盛纮位居一品首辅大臣的位置,仅靠俸禄想要养活一家老小几十口人,那都是不可能的。更何况盛纮一步一步从泉州走到京城,期间打点费用更不会少。那盛府的开销,主要是从哪里来的呢?盛老太爷留下的田产铺面,是盛家开销来源之一盛老太公虽然是一介商贾,但眼光超前,早早就在京城置下了房产,等到家里唯一读书的盛老二太爷(盛纮父亲)中了探花,更是迎娶了勇毅侯的嫡女。

仅从这点看,盛老太爷继承的家产,并不会少。盛老太爷虽然宠妾灭妻,但不至于败家,并且年仅三十就归西了。剩下的家产,全都被唯一的男丁盛纮继承了。林噙霜进门后,盛纮担心林噙霜和墨兰长枫走自己和亲娘的老路,将自己名下的田产和铺面也送了一些给林噙霜。所以,盛家盛纮虽然贵为清流府第,却并不清贫。盛纮走仕途的打点费用,主要靠盛家大房的盛维在小说中,盛大老太太病危盛纮不能回宥阳探望,小说中是这样描述的:看着站在跟前的幼子幼女,盛纮忽感到一阵内疚,想起自己和盛维几十年兄弟情义,人家每年往自己这儿一车车的拉银子送年货,如今人家要死妈了,自己却只派了最小的儿女去,未免.........这段描写,把盛纮数十年来打点上下的银子交代了。

想想一车车的往盛纮府里拉银子送年货,数量必定下是惊人的,以最后银子送得让盛纮觉得不回去瞧瞧病中的大老太太都不好意思了。古代重农不重商,盛维虽然商人,但却深知自古商离不开官。在宥阳,他将嫡长女淑兰嫁给了当地最有名的才子孙秀才。可惜孙秀才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否则,孙秀才考中举人进士,于盛维一家的好处自然显而易见。

盛维巴结盛纮,一车车的送银子,也是为了儿子长梧。而长梧也在盛纮和长柏的帮助下,在京中有了差职。盛维的银子, 不仅让盛纮的官职节节高升,他自己的生意也是如鱼得水,可谓是相得益彰。盛老太太和王若弗田产铺面的收益,也会补贴一些明兰出嫁时,祖母给的嫁妆里,有一处是九十多亩的庄园。当时弹幕里有人说,这是妥妥的地主呀。

祖母出嫁时的陪嫁堪称是十里红妆,大娘子的陪嫁虽不及老太太,但以老太师的身份,即便是不受宠的女儿,嫁妆也不会太马虎。当然,盛老太太和王氏的嫁妆,并不会贴补到家用中去,却是留给自己和子女花的。但有这个基础,其它吃喝拉撒能花到盛府多少钱呢?剧中老太太手中有了闲钱就会去置田产铺子,这些可都是妥妥的资产呀,一次投资,终身都有收益。

但凡大户人家,公中的田产铺子都不会少,而随着官阶的提升,在一些管辖的项目中明里暗里参一些股,也有不小的收益。盛纮官居五品,加上他左右逢源的性格,在官场如鱼得水,而堂兄盛维的支持,而给了他更大的底气。长柏中两榜进士而齐衡未中时,齐国公说了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一次就中的毕竟在少数。如果一连几年没考中,没点家底的,恐怕只能去喝西北风了。

《长安十二时辰》中大唐宰相才官居三品,那当时的一品大员是什么档次?

照着一般人理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意思,必然认为古代官场之上宰相的权势是最大的,那么,相应的也就认为宰相的官阶也一定是最高的。可是,如果有这样看上去合情合理的观点的人接触到大唐的官职制度,就会傻了眼——宰相才区区的三品官?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热播剧,在该剧当中,曾经出现过执掌右骁卫的甘守城甘将军受制于右相这么一个宰相的剧情,很多人刚开始看其实没什么感觉——毕竟是宰相嘛,制得住一个将军那还不是毛毛雨嘛。

可是如果事后看看他们的官阶,就会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右骁卫属于南衙十六卫,而南衙十六卫的长官属于堂堂正正的正三品,而右相在唐朝三省六部的官职制度设计下,也还是一个正三品,两人其实都是正三品啊!这还没完呢,我们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面还会发现这么一个细节,工部主事封大伦这个黑帮头子摊上大事后,为了解决张小敬,新丰县县丞吉温推荐元载的时候,曾经评价大理寺八品评事元载说,他想穿红袍想得眼睛都发红。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官居  几品  海瑞  名臣  鲜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