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军户”属于“都督府”管理,“民户”才属于户部管理,“匠户”属于工部管理。因为在朱元璋的逻辑里,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你没出生,我就给你规定了职业,提供了工作。属于你这辈子是当兵的,那么你的世代以后都是当兵的。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这些都是顶替父职参的军。“军屯”的最大优势在朱元璋时代大放异彩。但是把军屯作为和平时期一个国家的常备军事力量,必然劣势会逐步暴露出来。

首先军队的主业是为了打仗的,而一帮种地的农民,真的到了战时,是否还有能力作战这是一个问题。当然朱元璋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用“卫所制”把“世兵制”里的“守兵”和“屯兵”从功能上做了区分。所谓卫所制,军队的最小单位是10人1队的小旗,50人为总旗,112人为百户所,1120人为千户所,5600人为卫。所以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其实也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实际上就是“军屯”的另一个变种,毕竟人家也是大明建州卫的。

后来伟人用了两个字总结适合战争时期的最合理制度叫“兵民”。其次随着时间的转移,随着一些制度的破坏,利益链条和潜规则的丛生,整个军屯制度就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长时期不打仗,所以需要的守军越来越少,而屯军就成了守军将领的佃农,而守军将领开始大规模侵占“军垦”土地,成为事实上的大地主。反正这里由我们军队自己说了算,朝廷想管也管不着。

再次由于一开始的这种“军屯”规模就比较庞大,所以一旦支撑“军屯”的“世兵制”出了问题,无法进行直接有效地改制。所以只能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做修补,做补充。又逐渐往募兵制和征兵制开始发展。但是这对于大明朝廷无疑是个噩耗。因为他长期不需要自己“养”军队,所以此刻要自己养军队,他没有物质和制度的准备。无论募兵还是征兵,那都需要朝廷提供粮饷。

原来的“军屯”产出朝廷拿不到,现在“养”兵,需要朝廷出钱。要知道北宋一直被骂“弱兵”,每年的“养”兵费用还占到朝廷收入的80%。关键是钱花下去,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依然上不来,因为当官的又把目光盯向朝廷的钱袋子了。所以吃空饷,杀良冒功,谎报战功等等,在大明屡禁不绝,无非就是想跟朝廷要点军费。而大明朝是出了名的“穷”朝廷。

所以只能往老百姓身上转嫁,明末“三饷”(辽饷、剿饷与练饷)搞得大明人心丧尽。实际上大明缺钱从嘉靖年间就开始暴露出来了,但是嘉靖爱面子,懂得“养猪”致富,喂肥严嵩,然后“杀”了过年,这样保暖了自己的小私欲。但是到了万历年间的时候,经过张居正的“一条鞭”改革,给“一穷二白”的大明朝廷多多少少积攒了点家底,最后被“万历三大征”给掏个精光。

到了崇祯时期,表面看起来是内忧外患,本质还是大明朝无法平衡的财政收支体系出了大问题。这就好比今天的有些大企业,总资产看起来特别吓人动辄百亿,高管工资一年上千万,但是都死在了那区区千万的现金流上了,到最后大家都在抱怨高管们不拿钱出来救公司,在抱怨CEO在开发项目和公司管理上用人不当。事实上,每个王朝的末期都差不多,皇帝的合作伙伴们都是既得利益者,谁也不愿意割肉和让渡权益来平衡朝廷运转。

而此刻的李自成也好,皇太极也罢,他们都是创业者,本来就一无所有,所以他们只要有一点点收益,就会激发出无限的斗志。这些是崇祯没法比的。辽东对于崇祯就是一个永远也填不完的坑。每年几百万两银子砸进去,任何收益没有不说,动不动后金还给来京师打劫一把,吓得自己六神无主。这就好比一个公司投错了一个项目,成了“资金黑洞”,关键想停掉这个项目止损,还无法实现。

于是为了填补这个“资金黑洞”,不得已把整个公司拖下水,不断搞内部摊派,闹得员工起来罢工,陷入死循环,最终导致公司倒闭,董事长跳楼自杀。而辽东军队诸如“关宁铁骑”就是那个项目的投资团队,他们也有一套制度,那就是享受着大明的待遇,拿着大明的资金去投资(打仗),然后得到的收益自己按照小团体的等级制度进行瓜分,并不用上缴给大明朝廷。

为什么感觉刘秀手下的开国功勋几乎没有一个出名的? 你如何评价刘秀这个人?

刘秀的开国功臣没名气?那是一种错觉!许多农村吃斋诵经的老奶奶,都知道天上二十八星宿神将名字。而这二十八星宿,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那这样看,君等以为,刘秀麾下的开国功臣,究竟有名,还是无名?什么叫有名,大多数历史人物的名声,只有读过书,喜欢历史的人才知道。而要让上世纪四十年代前没读过书的农村老大娘们也知道的,那才叫真有名。

若还要说刘秀身边的开国功勋之臣没有名气。那么,且以下面这位人物为例,看看他究竟算有名的,还是没有名气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句话,举国皆知吧,算是有名吗?而此话的出处,就是东汉开国勋臣、伏波将军马援那句“马革裏尸。”公元49年,南方五陵蛮叛乱,武威将军刘尚麾兵进剿,却轻敌冒进,导致全军尽覆,朝廷震动。

于是,已花甲之年的马援请命南下远征。临行之前曰:“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这是何等振聋发聩的声音。又让数千年来,多少男儿闻之,仍会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如果这样的人物,也不能算有名,那么世上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有名呢。伏波将军马援,西平羌陇,北击乌丸,南征交趾,名气大着呢!其实他还可算是个发明家。

现代打仗,军队指挥所往往会有一个显示地形的沙盘。可你们知道最早发明用“堆沙盘为地图”的方式指挥作战的人是谁?发明沙盘的,就是马援。不过,那时他是用米粒堆成,但道理就如沙盘,故事是这样的。隗嚣叛汉,欲据陇西自立。公元32年,光武帝刘秀亲征隗嚣。大军西行,进至漆县。由于前方地理险阻,又敌情不明。军中诸将以为,不宜深入未知险境。

于是,使光武帝也犹豫难决。而马援曾在隗嚣麾下日久,对山川地理以及敌情皆深有了解。于是为光武帝画策,分析胜败。并用米粒堆成山谷、沟壑等地形,然后逐一指点山川走势,标示出各条可供军队通行往来的道路,其中曲折深隐,无不毕现。刘秀看了地形,大喜道:“虏已在我眼中。”于是,定下了作战决心,进军平定了陇西。“堆米为山”是个很有名的典故,而这,又岂不是为今日军事地形沙盘的祖宗?所以,以为东汉开国元勋们没有什么名气,这真是很多人的一种错觉。

其实东汉初的开国人物,名气也都挺大的!但说来也怪,平常关注东汉初期历史的人,确实也不多,这又是为什么呢?一:很可能是应了一句俗话,叫作:“两头难兼顾。”怪只怪东汉末期的三国历史,实在太过于精彩了。三国英雄人物让演义一描之后,占足了风头。以使得人们只顾盯着看东汉结尾研究阅读加点赞,而忘了东汉开篇时的那些精彩与经典。

二:再则,东汉本质上仍是汉朝。而汉朝开国之初,秦末群雄逐鹿、楚汉相争时期的风起云涌,又实是过于波澜壮阔了。人们受戏曲影响,一讲汉朝之初,首先就想起西汉韩信、张良、西楚霸王等等人物,而无意间却忽略了东汉。三:无论西汉还是东汉,汉军出塞击匈奴的战争一直占据着汉代历史剧主角,最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例如东汉班超投笔从戎,三十六人平鄯善,绝域封侯等等,然后又抢了东汉开国英雄们的戏。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俸禄  攻城掠地  清朝  人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