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次排球比赛场上就有六个位置,对应有6名队员,分前后两排,每排3人。前排三人对应的场地位置分别是4号位、3号位、2号位。后排三人对应的场地位置分别是5号位、6号位、1号位。注意这是场地上的位置号,不是队员的号码。开始比赛后,如果是己方先发球,那就是1号位的队员发球。如果是在比赛进行中夺得发球权,那就是2号位的队员来到1号位,执行发球任务,其余队员顺时针转换到与他(她)相邻的位置上去,保证前后排依然是各三名队员。

这种位置的转换就是轮次。这样算起来,排球场上有6个位置,就会有6个轮次。为了统一叫法,一般地,二传站在几号位时,我们就说这是第几轮。站位、轮次错误在每次发球(不论是己方还是对方)时,击球的那个瞬间之前,场上队员的位置要有要求,即:同排左右顺序不能错乱。比如,4号位的队员不能站得比3号位或者2号位的队员更靠右;同列前后顺序不能错乱。

比如,4号位的队员不能站得比5号位的队员更靠后。如果违反上述规定,就是轮次错误。每一个位置只和自己相邻的位置发生比较,与其它位置不发生比较。比如前排4号位和后排6号位,就是不相邻的位置,不管4号位队员站在6号位队员的前、后、左、右,都不产生轮次错误。轮次的限制,只在发球之前,发完球后,场上队员可以出现在任意位置,没有轮次的约束。

卡轮、渡轮、反轮、强轮、弱轮大家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对方1号位的队员连续发球,之所以能连续发球,是因为自己总打不死球,打不死球就拿不到发球权,拿不到发球权,己方的轮次就被固定在某轮上,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不停地得分,不停地发球,这种情况就叫卡轮。只要卡轮了,肯定是连续失分了。那就要想方设法,拿下一分,争来发球权,同时让己方的轮次得以转动。

如果场上队员不能及时中止卡轮,这时教练一般会叫暂停或者换人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渡轮,意思是赶紧把这个艰难时刻渡过去。如果场上队员位置轮转到主攻在2号位,接应在4号位时,这就是很多人口中的反轮。因为两个攻击点不在自己本位上,如果主攻和接应的能力强,可以在现位置上执行攻击任务,那很好,可以就地攻击。这就叫反轮不换位。

能做到反轮不换位的球队,说明球员的个人实力非常强,球队水平基本上都很高。如果主攻在2号位扣不了球,或者接应在4号位扣不了球,那需要在发球后,迅速跑动到自己的本位,等待执行攻击任务。这就叫反轮换位。反轮需要换位,从一个侧面说明球员的技术能力还有欠缺。一般前排有三个攻击点的那些轮次被叫做强轮,前排只有两个攻击点的轮次就叫弱轮;但也有把得分能力强,能连续拿分的轮次叫强轮,把连续失分被卡住的轮次叫弱轮。

这也没有什么固定的、绝对正确的答案,你能理解了,高兴就好。平网攻如果二传传出的球,其飞行线路的垂直立面与球网是平行的,攻手可以选择在这个线路上的任何一点上把球扣过去,就可以把这种攻传配合叫平网攻。平网攻就最容易得分的进攻方式。包括平拉开、高拉开、短平快、前飞、背飞、前快、背快、背平、时间差、位置差等等等等,都是平网攻。

这要求一传的精度非常高,要精确把球送到二传头上,二传才可以传出垂直立面平行于球网的传球线路。倘若一传满天飞,二传满场飞奔去传球,天大的本事也传不出平网攻。远网攻如果二传传出的球,其飞行线路的垂直立面与球网是有夹角的,攻手在这条线路上扣下的球,就可以叫作远网攻。比如调整强攻,远网快球、包括题干里的后二、后三都是远网攻。

后二是指在三米线后起跳,在二号位把球扣过网;后三、后四依此类推。后二也可以叫1号位进攻,后三可以叫6号位进攻,后四可以叫5号位进攻。后二后三在球场上很常见,已经是排球比赛里很常规的进攻方式了,后四很少见,不是迫不得已,一般球队不会打出后四进攻。屋顶球、高举高打、快速多变这是球员的进攻方式。屋顶球、高举高打顾名思义就是扣球的点很高,很高,以一种不讲理的方式,超拦网手打到对方场地上。

这种进攻方式常见于欧洲球队,比如俄罗斯就是一贯高举高打的倡导者和力行者。著名的加莫娃,十球有九球是超手扣下来的,除了后场硬起,拦网是毫无办法的。她的继任者科舍列娃、 冈察洛娃继续把这个传统发扬光大。快速多变一般是亚洲球队的进攻风格,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刘亚男屡屡面对空网把球扣在对方场地是有多爽。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沙  迷宫  经典  地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