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一些欧美球队也学会的亚洲队的看家本领——快变,反过头来就把亚洲队打得满地找牙,比如伦敦周期的美国队。中国队目前的风格是既高且快,高快结合,这条路还在探索之中,远远还没有完善、成熟。二主副和二副主阵型这个术语太专业,我讲不好,请精通的网友补充现在排球基本上都是五一配备,即五个攻手,一个二传。二传初始在场上时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阵型。

上图是二传和主副攻之间不同的站位关系,左侧的站位,一般称为“二副主”阵型,右侧的站位一般称为“二主副”阵型。两种阵型各有优缺点,主要体现在谁接一传,二传在后排时如何快速插上这两方面。现在的女排,大多采用“二主副”的阵型。这种阵型,采取双主攻 自由人接一传的方式,被排球界认为是最具有攻防转化效率的接发体系。

大主攻、小主攻,大副攻、小副攻简单地说,场上位置在二传左右两侧的主攻和副攻就叫大主攻、大副攻;在接应两侧的主攻和副攻就叫小主攻、小副攻。因为大主攻、大副攻紧挨着二传,当二传在前排时,二传负责传球,前排的攻击点只剩下两个了,所以要求大主攻、大副攻的突破能力强,这样在两点攻时就不会被卡轮。大主攻和大副攻在前排要打两轮两点攻和一轮三点攻。

小主攻和小副攻紧挨着接应,在前排可以打两轮三点攻,只会遇到一轮两点攻。当二传在后排时,因为前排进攻点多,可以组织出丰富的战术球来,比如双背飞、前后交叉等等。跑动进攻这个术语应该是和定点进攻相对应的。所谓定点,就是扣球点就在那个位置,不会半道改变了。比如4号位的定点强攻,二号位的定点强攻。但是跑动进攻就不一样了,对手摸不准你的扣球点,可能是前点,也可能是后点。

跑动进攻的前提是一传精准到位,二传能组织起平网攻时才会形成跑动进攻。一传半到位或者不到位,二传也只能调整出定点强攻的球来。跑动进攻是中国队的看家本领,尤以黄金一代的接应周苏红最为突出,她跑动的范围惊人的大,甚至可以在5号位接完一传还能跑动到2号位参与进攻。两点换三点这里的点是指网前进攻点。网前只有两个进攻点,是因为二传在前排,把前排二传用攻手(一般是替补接应)换下,就可以在网前形成三个进攻点。

但场上不能没有二传呀,所以用替补二传把后排的攻手(一般是接应)换下,保证场上有组织进攻的人。这就是两点换三点。这是很常见的战术替换,一般都能迅速起到渡轮或者解决场上问题的作用。但是也有适当其反的,比如美国女排的基拉里,非常喜欢用“两点换三点”,而且形式固定,不大考虑场上形势,到了某个点,就要换,哪怕场上队员打得再好,也要换,机械固执得让人发指。

被很多球迷戏称为“死亡二换三”。持球、连击用声音来比喻一下,正常击球是“哒~”,持球是“哒~~~”,连击是“哒~哒~”。持球是触球时间的延长,连击是触球次数的叠加。上面摘自一个网友的总结,很形象,比枯燥的专业定义要形象得多,是不是?持球让球在球员手上产生了短暂的静止状态,尽管这个状态的时间极短,但是在裁判眼里,已经像慢动作一样了,吹你持球没得商量。

有极个别著名的运动员,比如塞尔维亚队的老二传奥杰年诺维奇,她传球的一瞬间,严格按标准来判,都有持球的嫌疑,但裁判就是不吹,这就是明星效应,是“持证持球”。传球过程中手型不对称发力,使传出的球产生了左右或者不规则旋转,通常会被判为连击。注意,在上手接发球时连击是允许的,就是说接第一球时连击不犯规。比赛中,如果一个非二传传出来歪的球,还转得很厉害,直接会被吹连击。

另外,超长距离上手传球是个天坑,非常容易被吹持球或连击。二次球、四次球排球规则中,球在己方场地时,最多只允许己方队员触球三次。一般情形为:一传——二传——攻击扣球。可以低于三次就把球击打过网。比如一传直接垫过网,吃亏的是自己。二传选择不传球,把球吊过网或者扣过网都可以,经常能形成偷袭得分,这就叫二次球,很好。

这两种情况都不犯规。但不能超过三次才把球击打过网。三次击球后,球还没被送到对方场地范围内,这就是四次,要判失分的。比较有迷惑性的是拦网后的一些球,有些时候拦网队员空中没碰到球,但下落时或者落地后碰到了球,这算不算己方第一次触球呢?这要取决于拦网队员动作的连贯性,还有裁判的心情。动作连贯,触球就算是拦网,不算在己方三次触球的范围内;裁判心情好,也可以。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沙  迷宫  经典  地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