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而久之,黄皓成为了刘禅身边最为得宠的宦官,不过在文臣之首陈祗的威慑之下,黄皓并不敢插手蜀国的内政。史书没有记载黄皓的生卒年月,所以我们也无从知道黄皓的年龄,所以不太清楚黄皓是不是和诸葛亮一个时代,或者诸葛亮死的时候年龄有多大。但仅凭一个小小的黄皓,区区一介宦官,有何能力动摇蜀国的根基?黄皓祸乱蜀国的根本原因有三:其一——诸葛亮生前“拔苗助长”其二——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其三——陈祗病逝导致蜀国政治平衡失调刘备死后,蜀国的大小事务皆由托孤重臣诸葛亮一手管理,虽然诸葛亮对后主刘禅忠心耿耿,不至于谋朝篡位。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不杀了黄皓?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不杀了黄皓

蜀汉后期,朝堂之上出现了宦官黄皓擅权。刘禅非常宠幸黄皓,黄皓也掌握了一定权力,尤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蜀汉政策的推行。黄皓擅权期间,排挤忠良。一些大臣在黄皓的打击之下,要么被处处掣肘,要么不被重用。罗宪本可以成为蜀汉栋梁,由于黄皓得不到重用。姜维身为蜀汉最重要的军事官员,也由于黄皓的原因不敢回朝。蜀汉灭亡,黄皓在一定程度上要负一定责任。

为什么诸葛亮不趁着黄皓羽翼未丰的时候,将其诛杀,消除蜀汉的威胁。由于受到《三国演义》和民间文学的影响,诸葛亮是一个被神化的人物。不少人认为诸葛亮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蜀汉灭亡都可以预料。实际上诸葛亮只是一个凡人,他的能力也有限。诸葛亮能做到的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好自己的事情。诸葛亮在世期间,在各个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蜀汉的大小政事,诸葛亮基本上都要过问。

史书记载,凡是杖责二十以上的刑罚,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诸葛亮不是一个善杀之人,但是对于危害蜀汉政权或者有损于北伐大计的人绝对不客气。诸葛亮当政期间,也曾经诛杀过大臣和亲信,也曾经流放过大臣。诸葛亮没有杀掉黄皓的原因,肯定因为当时黄皓对于蜀汉政权没有威胁。史书没有记载黄皓的生卒年月,所以我们也无从知道黄皓的年龄,所以不太清楚黄皓是不是和诸葛亮一个时代,或者诸葛亮死的时候年龄有多大。

其实我们也不用管黄皓的年龄。只要看看诸葛亮在世的时候,黄皓有没有做出什么有损于蜀汉的行为即可。通过史书可以得知,诸葛亮在世时,黄皓并不显赫,更没有达到弄权的地步。黄皓发迹之时,已经是在后诸葛亮时代。蒋琬、费祎、董允在世之时,黄皓一直没有表现的机会,官职也不高。史称: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

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董允已经是后诸葛亮时代的人物,董允时代黄皓的官职不过是黄门丞。诸葛亮时代,黄皓的级别肯定会更低。诸葛亮时代的黄皓,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小太监。诸葛亮时代,像黄皓这样的小太监比比皆是。诸葛亮完全没有必要杀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董允去世之后,陈祗不仅不再限制黄皓,反而和黄皓相互勾结,黄皓才逐渐有了参与政事的机会。

陈祗死后,黄皓失去了最后的牵制力量,开始擅权。刘禅对于黄皓也是言听计从,任由黄皓擅权,黄皓才真正把持朝政。此时已经是258年,距离诸葛亮去世已经24年。诸葛亮再厉害也不知道蜀汉会出现一位擅权的太监黄皓,更无从杀死黄皓。黄皓擅权之后,离间皇族关系,拉拢朝政,打击反对者。姜维曾经建议刘禅处死黄皓,但是被刘禅拒绝。

姜维害怕被黄皓迫害,只得在沓中屯田,蜀汉政权和军权出现了分离。黄皓能够擅权,甚至让姜维害怕,说明他有一定智慧。史书中评价黄皓“便辟佞慧”,这个评价虽然不是褒义评价,也不完全是贬义词。从黄皓的履历来看,他有一点小智慧,也知道如何自保。黄皓这样的人,肯定知道如何察验观色,更懂得如何在险恶的宫廷中求得生存。

诸葛亮时代,刘禅都得夹着尾巴做人,都没有掌握任何实权,更不用说黄皓。黄皓肯定知道诸葛亮的为人,也不敢在诸葛亮面前表现地“过于活跃”。刘禅就算喜欢黄皓,也不敢表现出来。如果刘禅表现出宠幸宦官的势头。诸葛亮极有可能会斩草除根。诸葛亮时代的黄皓自然会夹着尾巴做人,刘禅也不敢表露出对黄皓的宠幸。诸葛亮死后,黄皓才敢逐渐显露自己的本性。

董允对黄皓不感冒,董允活着的时候,黄皓也不敢太过分。董允死后,黄皓便和陈祗互为表里,逐渐掌握政权。陈祗死后,黄皓趁机开始了自己的擅权之路。蜀汉灭亡之后,邓艾本来想杀了黄皓。但是黄皓通过手段,成功地买通了邓艾身边人,最终免于一死。蜀汉灭亡,黄皓确实需要负一定责任。但是也不能把所有责任推给黄皓。黄皓虽然擅权,基本上在刘禅许可范围内擅权。

三国演义中蜀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下令伐灭蜀国,当时许多人并不看好这次南征。然而,三个月之后,当邓艾兵临成都城下之时,成都的城门轰然洞开,蜀主刘禅白衣归降,昭烈帝刘备苦心建立的蜀汉,只传二世而亡,而此时,离诸葛丞相去世也不过仅仅三十年而已。许多人不禁感慨、疑问,蜀国为何灭亡得如此猝然呢?后世不少人曾认为,蜀国的灭亡是整体国家实力差距过大所致。

从魏国强大,蜀国孱弱的角度出发,魏国治理得当,人才济济,蒸蒸日上;蜀国昏庸黑暗,人才凋零,江河日下,认为魏灭蜀属于以强凌弱,自然手到擒来。整体实力差距太大,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的蜀国确实已经穷困得不行,不只是穷,而且乱;我们且看看蜀国当时是个什么状况:当时,诸葛亮先前苦心维系的吴蜀联盟仍然存在,吴蜀之间经常互相派遣使节。

时值公元261年,吴国使臣薛珝再次出使蜀国,因为当时交通不发达,薛珝只能先从建康坐船到江陵,然后临到三峡后估计只得舍弃舟船,乘马车慢悠悠的横跨西南山区,最后到达成都。这一路走走停停,时间较长,因此也得以看到了蜀国的国内农业和经济情况。然后,进入蜀汉朝廷后,大宴席小宴席,大朝会小朝会,也跟蜀汉的官员们沟通了数次;归来之后,他跟吴国皇帝据实汇报了自己看到的恶劣情形,大意就是这个同盟国不大行,已经靠不住了。

《汉晋春秋》曾记载:孙休时,珝为五官中郎将,遣至蜀求马。及还,休问蜀政得失,对曰:“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这条记载,里面有两条非常重要的信息:先说经其野民有菜色。但凡大家都知道,仅仅穷,绝不至于亡国。

战国末年,秦灭赵之战的情形便可以借鉴,当时,秦国连年攻赵,赵国不断败军丧地,大面积闹饥荒,而且还发生了大地震,可以说是乱的一塌糊涂。但是赵军在良将李牧带领下,先是打赢了宜安之战,后面在兵力如此短缺情况下,硬是扛住了王翦带领的虎狼之师;赵国得以苟延残喘。注意,赵王迁可是实打实的昏君,相比之下,刘禅比他至少还强点,至少没有把姜维的兵权剥夺,然后赐死,或者大家说,姜维不能和李牧相比。

我们且这样说,钟会十几万大军毕竟还是被挡在剑阁,姜维至少防御成功,自身没有犯下明显的失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赵王迁加李牧的君臣组合,在赵国那么个乱差的环境下,还是撑住了。那么刘禅加姜维,蜀国亡国之时,国家稳定数十年,府库还算略有存储,怎么就失败了呢?可见经济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再怎么说,蜀国不是因为扛不住,被攻打了三年或十三年最后被拖垮,从开打到灭亡仅只有三个月而已。

经济关系不大,那么蜀国这么快被灭,到底是啥问题呢?咱们接着看,入其朝不闻正言。统治者昏庸无能听信谗言,这个问题对于蜀国灭亡干系大不大呢。非常大,蜀汉的实际军事统帅姜维居然因为避祸而屯田沓中,造成魏国进攻之时非常差的军事布阵,防守非常被动,这是兵家大忌;再拿这个秦灭赵战争这个例子,赵王迁有个奸臣郭开,十足的小人,赵国可以说就是亡于他手。

秦灭赵之战时,赵国以李牧为将支撑了相当一段时间,一直打到秦国无奈,不得已用反间计,赵王迁听信了郭开谗言,李牧被拿下并杀死,以赵葱颜聚统军,而后赵国几个月后就灭亡了。但是,说起来刘禅并没有把姜维拿掉,从战争的实际进程来看,姜维实际可以凭借威望和大将军的兵符自由调动


文章TAG:黄皓  蜀国  下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