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陷阵营就群龙无首了。一同被捕的有陷阵营的主将高顺。而温侯吕布手下也有一支这样的精兵,就是陷阵营了。陷阵营是吕布手下的一支精兵,主将是麾下大将高顺。曹军围攻,吕布在白门楼坚守,会带着张辽、高顺、陈宫以及陷阵营冲出白门楼吗?没有可能了,只能束手就擒。

陷阵营后来怎么样了?

陷阵营后来怎么样了

陷阵营是吕布手下的一支精兵,主将是麾下大将高顺。全军只有700多人,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曾经在与刘备和曹操的战争中大放异彩。后来随着吕布被曹操所杀,主将高顺也慷慨赴死,这只精兵也随之消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闻名天下三国时期,但凡稍有势力的诸侯都有一支厉害的部队。如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袁绍的先登营、曹操的虎豹骑、董卓的飞熊军、刘备的白耳兵等等。

而温侯吕布手下也有一支这样的精兵,就是陷阵营了。濮阳之战时,曹操曾经在这支部队身上吃了不少苦头。后来徐州之战,张飞与关羽二人联手也没打过陷阵营,随后又击败了来救援二者的夏侯渊兄弟,其战力可见一斑。突然消失公元199年,吕布在与曹操的争霸中,被曹操水淹下邳,继而被部下出卖被俘虏。一同被捕的还有陷阵营的主将高顺。

高顺刚正不阿,对吕布又极为忠诚,随着吕布一起赴死。这样一来,陷阵营就群龙无首了。像陷阵营这样的精锐部队,主官所起到的作用是难以想象的,一旦主将不在,那么这支部队的精气神也就没了,换谁来统领也不可能再达到那样的辉煌。可能的去向一是被曹操全部坑杀。从高顺的结局也可以看出几分端倪,毕竟这支部队给曹操带来太大的损失,曹操深恨之。

董卓死后,吕布为何打不过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董卓死后,吕布为何打不过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吕布被李傕、郭汜等人反攻,最后不得不逃出长安,不是吕布打不过李傕或者郭汜,而是吕布所在的天子、朝廷一方实力远不如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等人。首先,董卓虽然被杀但其旧部实力依然强大,且主力不在长安。王允、吕布智除董卓,利用的是董卓的粗心,打的是一个时间差,当时董卓最有实力的几支部队都集中在长安与洛阳之间。

董卓为什么这么粗心?其实也是无奈,当时董卓的老对手黑山军从兖州方向刚刚撤回太行山区,他们是被曹操打败的,为了生存,黑山军决定西进,董卓看到苗头,为防止黑山军进攻关中,就命他的女婿牛辅率重兵屯驻在陕县。凉州军其他重要将领,如李傕、郭汜、张济等部分别在函谷关附近布防,目的也是防范黑山军,这些部队都是凉州军的主力。

上述这几支人马,在贾诩的策划下反攻长安,一开始只有3、4万人,但一路行进下来,不断有凉州军旧部加入,除李傕、郭汜、张济等部,董卓的旧部樊稠、李蒙也闻讯率部赶来。到达长安时这部分凉州军总人数“已十余万”,而王允、吕布所能依赖的主要是并州军旧部,以吕布、张辽、李肃等将领为主,人数不得而知,但经过董卓多次整编,他们能上万就不错了。

其次,王允不断在战略上犯错误,错过了解决董卓旧部的好机会。由于敌强我弱,所以吕布向王允建议,留在长安的董卓占部虽然投降,但他们内心是怎样想的不清楚,对他们不能放松警惕。吕布对王允分析说:“凉州军中的一些人整个家族和全部产业都在凉州,你让他死心踏地跟我们走,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暂时归顺,一旦有机会势必反叛,这些人始终是朝廷的大患,我认为应该把这些人关起来。

”但王允不同意这个看法,王允认为:“那些有可能反叛的人,也仅是有可能而已,说他们反叛,现在没有证据,如何服众?”王允的见解表面看起来冠冕堂皇,也显得挺大气,但这只是一种愚见,因为他根本不了解凉州军的这些人。对陕县等地凉州军怎么处理的问题,王允开始打算以天子的名义下诏赦免他们,这本来是正确的策略,但诏书拟好后王允却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解散凉州军。

这还不算,王允还决定派人到陕县缉拿牛辅等凉州军主要将领来长安进行审判,主张对凉州军实施招抚的的吕布闻听此事,大吃一惊。吕布赶紧来见王允,对他说:“凉州军素来不服朝廷调遣,董卓已死,众人正在惊乱,无所适从。如果朝廷肯既往不咎,想必他们不会闹事,因为这些人都很看重眼前利益,董卓死了,再拼也无益,只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和利益,他们是会听命于朝廷的。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阵营  攻城掠地  全服  敌对  屠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