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虽然是吕布的手下,可是他有自己的部队,属于半独立状态。也就是说,吕布的命令,他觉得合适,就听从,如果他觉得对自己没有好处,他完全可以拒绝执行。张辽也是同样的道理,他先是听从并州刺史丁原之命,带兵入京,接受大将军何进的领导。后来何进被杀,董卓进京,张辽改投董卓。再之后,董卓被吕布斩杀,张辽结归顺了吕布,但他此时的官职还是北地太守,属于半独立状态。

吕布虽然是高顺名义上的长官,可是他对自己的属下所拥有私兵,是非常不满的。这些私兵就是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发。因此,吕布对其非常忌惮,没有重用他。其二,高顺能力出众,被吕布所嫉妒。在一个单位,如果一个下属能力出众,遇到啥事情都是一副自以为是,跃跃欲试的样子,表现欲望太强了。这样的下属不但不会得到领导的青睐,还可能被领导所厌恶。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个领导,都想要表现出他最厉害、最聪明的形象。如果这个聪明能干的下属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他还可以沾沾自喜,向别人夸是自己教导有方。而如果这个下属不是自己的亲信,也不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那么,这个下属就会受到领导的刁难和嫉妒。高顺就是这样一个不被信任,还有能力的下属。建安元年(196年)六月的一个夜晚,吕布的部将、河内人郝萌发动叛乱,突然围攻吕布驻扎的下邳。

吕布依靠坚固的城池防守,却不知道造反的是谁,他带领家眷逃往高顺大营,向高顺求助。高顺问吕布:“将军有所隐不?”吕布回道:“我听到是河内人的声音。”高顺仅仅凭借这一句话,就断定造反的是郝萌。他率自己的直属私兵,到达下邳平叛,万箭齐发,射杀郝萌,天亮了,回到营寨,向吕布交差。从这次平乱可知,高顺不但有自己的私兵,还杀伐果断,聪明机警,仅仅凭借吕布的一句话,就知道了是谁反叛。

他率军讨伐叛军,以快刀斩乱麻之势,迅速平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能干的大将,越能干,越受到主公吕布的嫉妒。吕布在这次平叛后,吸取教训,夺取了高顺的“陷阵营”,将其交给与自己有姻亲的魏续。这就是典型的卸磨杀驴。曹操为何杀高顺留张辽据《后汉书》中记载,吕布的部将侯成的宾客盗马,准备反叛。侯成紧急追赶,并将盗马贼追上,使名马物归原主。

诸位将领觉得应该喝酒吃肉庆祝。然而,主公吕布刚刚颁布禁酒令,他们不敢私自喝酒,于是先给吕布奉上,表示是借助将军的威名,才使名马失而复得,我们不敢先喝酒,先让将军你来喝。吕布听了,大怒道:“布禁酒而卿等酝酿,为欲因酒共谋布邪?”他重重处罚了侯成,侯成于是联合宋宪、魏续等将,将吕布、高顺、陈宫绑缚,向曹操进献,归顺曹操。

《后汉书》中记载如下:成忿惧,乃与诸将共执陈宫、高顺,率其众降。由以上可知,高顺是和吕布一同被抓的,被抓了还对吕布忠心耿耿,没有向曹操卑躬屈膝地投降,因此被杀。而张辽是在曹操擒获吕布后,率众归降的。他对吕布已经仁至义尽了,是主动归顺曹操,因此没有像高顺一样,被曹操所杀。《三国志·张辽传》中记载如下: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三国演义》中,与张辽齐名的高顺,武力水平如何

曹操为什么杀高顺

《三国演义》中,与张辽齐名的高顺,武力可能比张辽略逊一筹,但是差距不大。高顺在《三国演义》里单挑次数不多,更倒霉的是遇到的一般都是比较厉害的武将,因此一场未胜,在濮阳之战输给了典韦,在小沛之战和夏侯惇打了四五十合以后败下阵来,后来在小沛又和张飞打了一次,还是战败。典韦和张飞在《三国演义》里都是超一流的猛将,高顺虽然输给他们,但是能全身而退也是不错了,不算丢人。

和夏侯惇打了四五十合以后战败,他的武力肯定要比夏侯惇要低一些,所以要看他的水平,就是要看夏侯惇有多强。在濮阳之战时,夏侯惇也曾经和张辽打过一次,臧霸和乐进战了三十多个回合胜负不分的时候夏侯惇出马助战,被张辽截住,两个人打了起来。从吕布按捺不住性子冲了上来看,这两对人应该是杀的势均力敌,打了较长时间不分上下,所以相比下,张辽在对夏侯惇的时候要表现优于高顺。

 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高顺  无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