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曾经数合杀了徐荣,三个回合杀了桥蕤,眼睛中箭情况下一合杀了曹性。而张辽在官渡之战时和张郃四五十个回合战平,后来又和东吴的太史慈七八十合战平,和凌统打五十回合平手,击败过吕虔、袁尚,杀死蒋奇、沮皓、蹋顿。综合来看,夏侯惇和张辽都可以算一流的水平,高顺相比之下要逊色一些,考虑他在面对超一流猛将时下还能全身而退,应该是二流偏上的水准,比张辽差的有限。

为什么吕布一直排挤有勇有谋的高顺,高顺还忠心于他呢?

耿耿高将军,清白有威严。陷阵无不破,一往直如前。何哀缚虎急,不语对阿瞒。视死当归去,壮士不两全。在汉末三分这个纷纭的乱世中,遍地危机四伏,而又处处充满了机遇,各方豪杰林立,英雄趁时而起,涌现出许多叱诧风云的枭雄,智略深长的谋士,运筹帷幄的帅才,还有驰骋疆场的勇士。我们很多朋友爱读三国,喜欢这个充满了竞争的时代,有枭雄之间才略的较量,有谋士之间智慧的角逐,有猛将之间武力的对决。

我们也喜欢上了其中一些人物:如忠义千秋的关羽,忠诚睿智的诸葛亮,爽直勇猛的张飞,永不言败的夏侯惇等等。也有一些人物是因为他们崇高的品行而得到了我们感佩和敬重,如百折不挠的姜维,坚执不屈的张任,还有这位堪称那个时代军人典范的高顺将军。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么一种“大叔”式的人物。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到了刻板而不通人情的地步,不善交流,言语无趣,生活俭朴,感觉上很难交往。

但正是“大叔”维持着单位的秩序的稳定和正常运转,是一个单位的中坚和基石,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大叔”挑起了重担,冲到最前面翼护着大家。当危机来临时,那些平素里壮怀激烈、夸夸其谈之辈纷纷离去,默默留下来陪着你度过狂风暴雨,不离不弃,陪你走到最后的还是这帮“大叔”。高顺就是这样一个“大叔”。大家都知道,吕布麾下有八名“健将”:姓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

这其中张辽和臧霸各领三将,分为左右两军,这是吕布并州军的基本构成。而高顺不在这“八健将”之列,而是独领一军。高顺率领的这支部队人数不多,只有七百多人,但兵士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训练严格,装备精良,个个龙精虎猛,作战勇猛,悍不畏死,战斗力极其强悍,称为“陷阵营”。与敌军交战的时候,张辽、臧霸这些八健将与敌军正面对峙,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高顺就出现了,他率领“陷阵营”向敌方最关键的部位直冲过去,一个冲锋就将敌方阵营彻底冲垮,打开缺口,后军趁势插入,打得敌人溃不成军。

这支“陷阵营”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手。所以虽然都说吕布“有勇无谋”,但那是从战略角度上来定义的,如果仅从战术角度分析,吕布无论点兵派将,还是战斗组织,他都是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知道吕布这个人生性比较率真,像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他贪图享乐,嗜酒好色,生活作风奢侈,性格放纵,狂放不羁,严重缺乏自我克制力。

还总喜欢听别人的奉承和吹捧,总是自以为是,听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正如上面所述,高顺是个“大叔”式的人物,他生活比较俭朴,“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不贪财也不好色,生活节奏极其单调,又勤于自律,和吕布是格格不入。看到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犯颜直谏,高顺的说话方式又不讨喜,吕布就对他是敬而远之,尽量少和他交流,“知其忠,然不能用”。

但吕布可不傻。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这可不能混为一谈。无论平时有多么不喜欢一个人,但他只要有才能,忠于职守,就应该将他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让他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虽然吕布对高顺很不喜欢,但他知道高顺治军严整,善于领兵打仗,忠心耿耿,吕布就始终让高顺掌控着他麾下这支最精锐的“陷阵营”,这是吕布的优点。

受到吕布的冷落而毫不在意,始终保持忠诚,这是高顺的胸怀。那是个率真而心无城府的孩子。无论孩子怎样的脾性,怎样的难以调教,怎样的疏远和冷落,但对长辈来说,都能原谅,都能理解,仍然忠心地守护,默默承受,永远都不离不弃。这是长者的胸怀和责任,“大叔”的关爱和忠诚。麾下有狡谲善谋的陈宫,忠正刚毅的高顺,智勇双全的张辽、臧霸,还有能征善战的一众“健将”,吕布的实力也并不弱。

 3/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高顺  无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