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过分骄狂自负,容不得他人意见相左,偏听偏信,喜欢听奉承和吹捧,他本人又缺乏足够的战略眼光,导致自己屡屡犯错,往往错失良机,道路越走越窄,直至走投无路。下邳一战,麾下部将宋宪、魏续、侯成背叛,吕布白门楼遭缚,高顺、张辽、陈宫等也战被擒,一同捆绑解往曹军大营,大家都面临着生死抉择。“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就在这生死存亡,贫富起落之际,我们最容易看到那一付付人间百态,人情冷暖。吕布号称为“天下第一勇士”,疆场之上所向披靡,无人能当。但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悍勇之气尽失,一会哀求“缚太急,乞缓之!”一会儿又向曹操求降甘愿为部将“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甚至还寄希望于刘备说情,“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吕布虽然缺乏枭雄之才,战略眼光浅薄,缺点甚多,但却野心勃勃,权力欲望极强,意志坚韧,屡败屡战,是个打不死的小强,曹操绝不可能容许吕布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

所以他是死定了,并不在于刘备之言。陈宫当年在陈留捉曹放曹,救之弃之,辅佐吕布屡屡与曹操对抗。如今成为阶下囚,陈宫一会儿是批判曹操“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再埋怨吕布“恨此人不从吾言!”又牵挂自己的家人“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话是说得挺多,啰哩啰嗦一大堆。张辽开始是义正辞严,大骂吕布“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又骂曹操“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但关羽为他跪地求情,刘备再“攀住臂膊”,曹操弃剑“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张辽马上见好就收,立即就下跪投降了,还主动去劝降了臧霸。

陈登父子通敌,宋宪、魏续、侯成叛变,张辽、臧霸投降,吕布百般哀求,陈宫临死喋喋不休。高顺被押上来的时候,曹操问他“汝有何言?”,而高顺的反应只有三个字的描述――“顺不答”。曹操勃然大怒,“怒命斩之”。高顺他是个真正的军人,而不是个演员。他始终恪守着军人的准则和底线,坚刚的脊梁骨里没有刻上投降和背叛的字眼。

他不会为了求生而放弃做为一个军人的尊严,更不会为了苟延残喘而放弃自己的信念。“顺不答”这三个字已经完全表明了高顺蔑视的决心,这样的人曹操是不会留的,也留不住。这就是在生死存亡关键时刻的人生百态,那些你珍宠热恋,彼此海誓山盟的人离开了你,那些平素里前呼后拥的人背叛了你,那些大义凛然的人抛弃了你,那些絮絮叨叨的人也救不了你。

高顺为什么没有一人劝降,毕竟人品能力还是权位都与张辽差不多?

高顺的人品、能力都要强于张辽,但是在白门楼上,却几乎没有一人为高顺说话,没有一人为高顺求情,这是为何呢?事实上,这个原因很简单!你就看看高顺有多恐怖就知道了!白门楼上的滑稽场面事实上,当曹操出发征讨吕布前,他曾经给吕布写过一封劝降书,让吕布投降算了,毕竟曹操代表的是大汉天子,师出有名,实力也比吕布更加强大。

而吕布这边,经过深思熟虑,也觉得自己并非曹操的对手,他也想投降,但是陈宫出面阻拦了,由于陈宫和曹操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不愿意投降,所以在他的建议下,吕布拒绝了投降,开始和曹操作战。最终的战果大家都知道了,吕布并非曹操的对手,最终被曹操击败,押往了白门楼。吕布集团失败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处置他们的事情了。

曹操将吕布集团的首脑都带到了白门楼,开始处理善后事宜,接下来的场面就非常滑稽了。吕布极尽讨好之势,希望曹操放过他,并表示自己以后会全心全力地为曹操服务,不过最终曹操并没有接受吕布的投降,直接把吕布处死了;陈宫这边呢,虽然拒绝投降曹操,但是他这人非常聪明,在拒绝曹操的同时,还说了这么一句话。原文:宫曰:“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

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请即就戮,并无挂念。”说白了,陈宫这话,其实就是在提醒曹操,杀我就可以了,别动我家里人!这也算是陈宫变相的在向曹操求情吧。处理完吕布陈宫,曹操又开始处理张辽了,刚开始张辽还骂骂咧咧,表示要和曹操不共戴天,惹得曹操大怒想杀了他,不过刘备和关羽帮着求情,曹操也就网开一面了,表示自己是开玩笑了,不会杀张辽,接下来张辽的表现就有点滑稽了。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高顺  无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