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先与史思明交战,双方被杀伤的人数几乎相等,鲁炅中流矢受伤退出战斗。郭子仪率部在后,还未来得及布阵,突然大风突起,吹沙拔木,天地晦暗,即便近在咫尺却什么也看不清。唐军各部如同散沙,互不隶属、各自为战,反被史思明、安庆绪打败。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将唐军失败的责任推在郭子仪身上,唐肃宗信以为真,让李光弼代替郭子仪的职务。

上元元年(760年)正月,肃宗任命郭子仪为邠宁、鄜坊两道节度使,留守在京师。二月,唐军朔方统帅李国贞、太原节度使邓景山相继被部下反叛所杀,朝廷害怕这两支叛军与安史联合。当时,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兵败邙山,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朝廷只好启用郭子仪。此时,唐肃宗病重,不见朝臣。郭子仪请求道:“老臣受命,将死外地。

没有见到陛下,会死瞑目的”。肃宗命人将其请入卧室,说:“河东事情托给卿了”。并赐他御马等物,郭子仪含泪答应。郭子仪到达绛州(今山西运城),擒获诛杀为首作乱的王元振等数十人,新任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也处死了作乱者,各地打算反叛的将领尽皆恐惧,不再敢作乱了。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762年),宦官程元振自认为有拥立之功,担心老将难以制服,多次离间诬陷。

郭子仪被罢免副元帅之职,充任肃宗山陵使,督建皇陵。史思明在相州替安庆绪解了围,自认立下大功,要和安庆绪平分兵权,安庆绪不肯。史思明一怒之下,杀死了安庆绪,吞并安庆绪的军队,自立为大燕皇帝。不久,史思明被自己儿子史朝义杀死。唐代宗打算让郭子仪增兵攻克洛阳,鱼朝恩、程元振的便在李豫面前进奉谗言,唐代宗耳根过软,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冬天,吐蕃入寇,宦官大将军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由于之前唐代宗猜忌将领,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来瑱被谗杀,导致长安几乎没有军队防御。镇守徐州的太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帅李光弼因为畏惧谗言不敢带兵入朝救援。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梁崇义在襄州反叛。驻扎在汾州的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暗召回纥、吐蕃人入侵河西,侵寇泾州,进犯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等地。

与朝廷分庭抗礼。唐代宗不得已,任命雍王李适(即后来的唐德宗)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镇守咸阳。此前正月,郭子仪奉命征讨洛阳史朝义,向回纥人借兵10万攻打洛阳,史朝义败走莫州(今河北任丘),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怀仙等见大势已去,率军投降。史朝义走投无路上吊自杀。至此,历时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方告结束。

郭子仪接到新的任命,只带着20几名随从洛阳返回武关(今陕西商南),一路上收拾散兵游勇、迷途逃亡士兵4000多人。到达蓝田时,各路勤王之师陆续到达,各路主将表示愿听从郭子仪的调遣。(765年)九月,仆固怀恩招引回纥、吐蕃、党项、吐谷浑等共计30万人马围攻长安,唐代宗在鱼朝恩、程元振鼓动下逃往陕州。郭子仪分析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硬拚不是办法。

只好玩起了疑兵之计:让御林军大将长孙全带部下轻骑在蓝田北面擂鼓呐喊,夜晚多备火把佯动,以为疑兵;派禁军将领王甫带少量人潜入长安,联络旧部和少年豪侠做内应。仆固怀恩留下少量人马守长安,率大军出城攻打长孙全。郭子仪集结大军猛攻长安,城中内应趁机呐喊:“郭令公(以前部下对郭子仪的尊称)率大军回来了”。叛军中不少人原是郭子仪旧部,不得已跟随了仆固怀恩,听说郭子仪回来了,立马倒戈,吐蕃军大乱,不战而逃,长安陷落15天后又回到大唐手中。

程元振本被百官弹劾,又惧怕郭子仪战功显赫,不想让唐代宗回长安,力劝驻跸洛阳。李豫一开始同意了,后听说长安收复,仆固怀恩联军遁逃,郭子仪等文武大臣上表力劝,广德二年(764年)冬月,唐代宗回到长安。此前十月,代宗命郭子仪驻扎奉天,并问御敌方略,问郭子仪:“仆固怀恩如何”? 郭子仪答道:“仆固怀恩虽然骁勇善战,但平素不得人心。

他的手下士兵大多是我以前的属下,他们怎么会忍心进攻我呢”?仆固怀恩早年加入朔方军,为人骁勇善战。安史之乱爆发后,跟随郭子仪、李光弼入关作战,任朔方左武锋使,屡立大功。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奉命护送自己的女婿和女儿回漠北,宦官、监军骆奉先误信辛云京的谣言,向朝廷诬告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仆固怀恩无法自白,于是起兵造反。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齐鸣  战鼓  LPL  S7  总决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