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镇元大仙府上没有玉瓢,只得用玉的茶盏、酒盏一杯杯的端到观音菩萨面前。观音菩萨用杨柳枝蘸了,嘴里念着咒语,将水撒到被悟空、八戒和沙僧扶正的人参果树上。不一会儿,整颗果树就“青绿叶阴森”了……遍览整个过程,我们发现,除了起初观音菩萨用甘露水在悟空的手上画符以外,就再没有用到这个甘露水了,而仅仅使用了浸润过的杨柳枝。

这大概率是因为甘露水珍贵而稀少,正如菩萨上边所说的“净瓶底的甘露水”。吴承恩在这里把整个救树的过程写的很复杂,其实是有他的合理性在内的。甘露水是“天酒”,必然不为观音菩萨所独有,其他的神仙也可能会有。但却不一定有观音菩萨的“圣瓶”可以存储这样的宝物,更不会有她这一连串的方法来救助神树。单就存储甘露水这一点,“圣瓶”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宝物了。

《西游记》第63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主要内容:祭赛国金光寺佛宝舍利子和王母娘娘九叶灵芝草被碧波潭万圣龙王驸马九头虫偷去。悟空与八戒前去讨要宝物。与九头蛇王相斗,最后八戒被捉走,悟空变身螃蟹混进龙宫,大闹龙王洞府。最后,与杨戬设计打败那怪,骗回宝物。原文赏析:妖魔盗宝塔无光,行者擒妖报国王。小怪逃生回水内,老龙破胆各商量。

九头驸马施威武,披挂前来展素强。怒发齐天孙大圣,金箍棒起十分刚。那怪物,九个头颅十八眼,前前后后放毫光;这行者,一双铁臂千斤力,蔼蔼纷纷并瑞祥。铲似一阳初现月,棒如万里遍飞霜。他说“你无干休把不平报!”我道“你有意偷宝真不良!那泼贼,少轻狂,还他宝贝得安康!”棒迎铲架争高下,不见输赢练战场。  九头虫,是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登场的妖怪,他手持一柄月牙铲,原身是个九头恶怪,是碧波潭万圣龙王的上门女婿。

今天,我们简单说说九头虫。九头虫的理与事,其中的理非常之深。比如,我们会起心动念,凡夫不可能没有起心动念。那为什么我们会有起心动念呢?这个问题除了佛家,恐怕很难解释清楚了吧。九头虫,正是这个理义。心动而产生力,力改变境界,境界增加执着,最终导致九头虫常常与万圣老龙联手做坏事。汉字里的虫,就是动的本义。

九头,九是无穷无尽,头是方方面面。因此九头虫的脑袋是砍不尽的,修行上的顿悟就是这个道理,悟境是顿悟为法的。“至今有个九头虫滴血,是遗种也。”众生界里的一切苦乐之事都是依起心动念而有的,众生不度尽,九头虫就没有消灭。本回故事安排九头虫滴血的道理就在于此,是强调了众生的苦难还在,众生还是生活在种种起心动念的境界里的。

在西游记中,金箍棒只有一根,六耳猕猴的去哪得的,可是他的本事又为何跟孙悟空的一样?

    在原著中,六耳猕猴所用的兵器确实就是金箍棒。  原文诗云:“这个是如意金箍棒,那个是随心铁杆兵。”一些朋友误以为,六耳猕猴的武器叫做随心铁杆兵,与金箍棒不同。其实,所谓“随心”,就是随着心意变化,和“如意”意思一样,铁杆兵也只是为了对仗而对金箍棒的另一种说法。  原著正文介绍假猴王样貌时说:“模样与大圣无异:也是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中也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下也踏一双麂皮靴。

”  首先,原作者强调假猴王与真大圣一模一样,无论是金箍儿,还是金箍棒都一样。这两样东西都是三界唯一的至宝,其他人根本无法得到。  之所以假猴王会有金箍,有金箍棒,是因为假猴王并非什么六耳猕猴,而就是孙悟空分身!  或者说,真大圣是孙悟空,假猴王也是孙悟空——并非心魔哦。  所谓真假美猴王之争,本就是孙悟空为了争取成佛,与观音一唱一和导演的一场戏。

他们通过上天入地,找寻许多证据,来证明孙悟空对取经行动贡献颇大。三界仙人诸如玉帝、地藏王菩萨、观音菩萨其实都知道假猴王就是真悟空——托塔天王李靖照妖镜照出的猴子与孙悟空一模一样,谛听也说知道了真相。  只是,大家为了顾及孙悟空的面子,知道了真相却都没有戳破。  在真假猴王闹到灵山时,如来佛祖开始说真假猴王是二心相斗——即认为假猴王是孙悟空的二心所化,这点,如来佛祖完全说对了!  但是,在观音菩萨来临,委婉劝说一番后,如来佛祖却改口说,假猴王乃是妖魔变化,还用金钵罩住假猴王。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灭神  妖石  分享  材料  基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