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看到,日军刺杀只有一个直刺的动作,速度本来极快,也利于训练。而大刀手的动作有三个,尤其需要首先将敌人刺刀打飞。这在日军直刺仅有零点几秒的情况下,挥动好几斤的大刀做这种动作,谈何容易。这就必须大刀手,有远远超过日军刺刀手的训练才可以。为什么会这样?实在是刺刀在兵器上的优势太大,大刀只能采用这种被动的武术。

---------------大刀的刀法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华。无奈兵器上占劣势,只能通过刻苦训练弥补。如果中日官兵训练水平相同,中国大刀手肯定不是日本刺刀兵的对手!第三,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不用刺刀用大刀?有人问了,那中国人是弱智吗?为什么不用优势大的刺刀却用大刀!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你压根就没有刺刀。

很多人认为刺刀不过一把刀,似乎很容易制造。其实,刺刀完全是工业化的产物,绝非手工可以搞定的。刺刀对于钢材的要求很高,差一点的钢是难以胜任的。刺刀需要较强的工业加工技术,别的不说,单单刀上那条血槽,就极难刻出来。当年新四军采用土法造刺刀!著名的吴运铎还是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天也只能造一把,就是因为血槽要一点点凿,稍有不慎就是废品。

同时,刺刀的配件很多,只要制造尺寸略差,就不能按在步枪上,等于无用。以能够和三八式抗衡的汉阳造步枪和刺刀为例,1895年到1909年共15年时间,中国最大规模的汉阳兵工厂共生产了2万1000余支汉阳造步枪,却只造了2310把刺刀。鉴于这种情况,汉阳兵工厂又花费巨资进口了专制刺刀,日产50把的一套机器,产量仍然上不去,远远够不上实战需要。

在当年,刺刀数量不足是普遍现象。无论西北军、东北军、中央军、八路军都是如此!八路军120师参谋长的周士第的日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载:120师全师的4092支步枪和卡宾枪中,只配有117把可用的刺刀!你没有办法,只能用易于制造的大刀。-------------不用刺刀是因为压根没刺刀!粗陋的大刀甚至可以由农村铁匠打造出来,刺刀则必须流水线生产!第四,大刀队其实应该是手枪队很多人搞不清大刀队是什么?严格意义上,根本就没有大刀队这种东西,应该是手枪队。

所谓西北军的大刀队,并不是仅仅背一把大刀。大刀队员一般还携带短步枪(骑兵步枪)、冲锋枪(花机关为主)、各种手枪(以装弹最10发20发的盒子炮为主,也有部分是勃朗宁)、还有大量手榴弹。大刀队员仍然以用这些热武器为主,毕竟这些武器杀伤力大的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古代的冷兵器时代,诚然也有一些肉搏战,但远非主流。

冷兵器杀伤距离不过几米,而枪炮则强大太多。以日军为例,远距离有重炮、山炮、野炮、步兵炮、迫击炮、坦克、装甲车、飞机,射程涵盖数公里内。而步兵的重机枪、轻机枪、掷弹筒、步枪、手枪、百式冲锋枪、甜瓜手雷,杀伤射程从15米到1000米。只有以上武器全部无效,日军才会在近距离拼刺。日军有火力的巨大优势,会尽量避免近战。

同样道理,只有所有武器难以发挥作用的超近距离,大刀队这才会使用大刀。包括所谓的喜峰口、卢沟桥、台儿庄等大刀使用较多的战斗中,冷兵器肉搏仍然不多,使用大刀绝对只是战斗中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所谓靠大刀打天下,是对抗战一知半解人的胡扯,从来就没有这种事情。----------大刀只是手枪队的一种武器。这不是三国演义时代,靠一把大刀就能打天下!我有一把20响盒子炮,能搞定你一个班的大刀手!第五,大刀只是部分肉搏战使用的武器装备较好的中央军,使用大刀的战例并不多。

毕竟大刀对刺刀太不利了,只要有刺刀,谁会用大刀。其余军阀部队中,除了装备低劣的西北军和川军之类,其他部队也尽量用刺刀不用大刀。即便曾经在喜峰口使用大刀重创日军的29军,在装备改善以后,仍然是以刺刀为主,大刀为辅。著名的七七南苑血战中,29军也主要和日军拼刺刀。所以,抗战中大规模使用大刀的情况很少。------------日本人把中国大刀叫做青龙刀,这是源自于三国演义的关羽。

日本人对大刀队员很尊敬,认为他们是了不起的勇士。第六,大刀队确实有宣传色彩,在当时也是必须的今天的战争,用美国人话来说是媒体战。当年也是如此,中日两军都在利用宣传提高己方的士气。日本大肆吹嘘在中国的战绩,以提高士气。以常德会战为例,明明日军占领常德已经伤亡近万人,还胡吹什么伤亡很轻微,歼灭国军数万。这让侵华日军司令部错误判断,让日军继续固守常德。

 5/8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兵魂军  拼刺刀  讨教  创世  新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