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可以看到路遥的努力,但看不到太多才情,比起真正有天赋又努力的作家的作品,如《红楼梦》,还是有不少差距的。至于文本构造力,我认为具体指的是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文笔,对细节的掌控力;二是架构,对全局的掌控力。比如韩寒有前者的能力,他重文字本身的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小幽默小才情与人文关怀;而天下霸唱则有后者的能力,鬼吹灯常有一种好莱坞大片的既视感,结构上能够给人一种完整的情绪体验,比如你觉得凶险的献王墓里已经是全局的高潮,但总觉得还差一点才能戳到G点,于是他就给你一个整个墓穴都是陷阱,是活着的太岁的情节,使你看完之后,能够满意地合上书本,喝一口水,回味一下惊险的旅程,安然入睡。

4,盗笔的坑,那些未解释的东西其实是故事的留白?那不是留白。鬼吹灯里不知通往何处的鬼洞是留白,主角回忆的爷爷经历的鬼事是留白,他做得那些似是而非的梦是留白,某卷里吓人的小孩的鬼魂是留白,留白的意义在于打破整个故事的核心,但是不打碎。比如鬼吹灯的核心是即历史人文与自然生物,但偶尔出现一些支线小情节似是有鬼,吓你一跳也不做解释,这就打破核心了,但是这些小支线拿掉,也不影响整个故事的进程,这就叫不打碎。

为什么那么多导演更倾向于拍《鬼吹灯》而不是《盗墓笔记》?

如果我是导演,也会选择拍《鬼吹灯》,而不是《盗墓笔记》。有人从版权的角度解释过这个问题,说当初天下霸唱版权意识,IP意识淡薄,把《鬼吹灯》版权卖了许多家,造成很多影视公司都有改编拍摄的权利。而南派三叔比较鸡贼,意识超前,认为《盗墓笔记》以后肯定会火,会成为个大IP,然后开公司,当老总,布了很大的局,《盗墓笔记》的版权管理很严格。

所以,造成现在市场上拍摄《鬼吹灯》的要比《盗墓笔记》多。至于具体情况如何,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但我想,即使有这种原因,也肯定不是唯一的。从小说本身角度来看,《鬼吹灯》也要比《盗墓笔记》更优秀。一是《鬼吹灯》的世界观更完整。《鬼吹灯》系列,除了《黄皮子坟》和胡八一在昆仑山当兵时候展现的故事算是前奏或者番外篇以外,其余的部分都是围绕着怎样解除胡八一,王胖子和雪莉杨身上的诅咒不断进行。

即使重点讲鹧鸪哨和陈玉楼年轻时期故事的《怒晴湘西》,也可以看作是在给后来的故事发展做的浓墨重彩的铺垫。所有的这些基本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观。而《盗墓笔记》则显得有些飘忽,好像为了“盗墓”而“盗墓”,为了“猎奇”而“猎奇”,整个世界也显得虚无缥缈,无边无沿。二是《鬼吹灯》逻辑更严谨。八部《鬼吹灯》系列,每一部既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每一个故事都能自圆其说,即使是一些旁逸斜出的插曲,最起码也能实现逻辑上的自洽。而《盗墓笔记》出现的故事情节中,则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甚至还有很多坑都没有填上。这种故事,连原作者都没有给出的答案,让编剧去完成肯定有难度。三是《鬼吹灯》文字质朴,又不失风趣幽默。也许是北方人,又当过兵的缘故,我更喜欢天下霸唱的文笔。

质朴而又生动,胡八一他们每到一处墓穴,周围环境和里面的内部构造的描写都很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胡八一和王胖子在惊险刺激的冒险过程中不时用“语录”和“革命语言”斗嘴的描写,既搞笑又符合时代特征。而《盗墓笔记》对这些细节的描写则没有这种效果,特别是还有一些现代词汇加入其中,容易出使人戏。做个不恰当的比喻,《鬼吹灯》相当于盗墓类小说中的金庸武侠,是气势磅礴稳重大气的史诗类巨著。

《盗墓笔记》 《鬼吹灯》 《老九门》《沙海》他们有什么联系?

虽说这几部小说和盗墓有关,但是《鬼吹灯》和《盗墓笔记》是完全独立的小说。首先《盗墓笔记》系列这个系列是笔者南派三叔的作品,一共8部小说,《盗墓1》、《盗墓2》等等,再加上前传《老九门》,《沙海》番外篇等等组成一个系列小说。所以这些作品都是出自同一个盗墓世界,和《鬼吹灯》是没有关系的,而起它是人物悬疑类型小说,主要是以人物的复杂关系为看点,其中的盗墓探险行为都是为了人物的剧情走向服务的,主角们要干的事不是盗墓,而是寻找真相。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天星  风水  笔记  鬼吹灯  盗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