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靖王这么多年不愿意低头求饶,梁帝也权当他是将功赎罪而已,所以自然不会升他的职级了。另外,靖王这么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中立,跟哪一边都不靠,当时的大梁朝廷,真正做实事的忠臣,要么是远离朝堂,例如言侯爷,要么是镇守边境,例如霓凰郡主,要么是被太子和誉王这边卡死,没法上位,例如沈追和蔡荃这些,在太子和誉王眼中,靖王只是个顽固不化的小角色,既然能够镇守边疆,又不对他们的局势造成任何影响,他们又怎么会去在意他的军功如何呢?所以,太子和誉王两边的人,自然不会对靖王有所关注,他的军功,也就建立的不显眼了。

就算有,大家也权当看不见,根本没人会在意。还有一点就是,靖王做了再多的事,他也只是默默地做,根本就不介意到底有没有人看见,不介意别人怎么说,在私炮房爆炸的时候,他就是这么说的,他说本王做这些事,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所以,他征战十多年,功劳再大,看见的人,要么不说,要么没机会说,百姓们,就更不用说知道所谓军功归属了。

白崇禧有什么杰出的军功或者表现吗?为什么被称为“小诸葛”?

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是新桂系军阀二号人物,1893年3月出生于广西桂林府临桂县南乡(今会仙镇)山尾村一个回族家庭,他和后来成为桂系一号人物、国民党代总统的李宗仁是同乡。白崇禧满腹经纶,胸藏韬略,足智多谋,人送绰号“小诸葛”。身为国民党内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在中国现代军事舞台上纵横捭阖了30余年的风云人物,白称得上戎马一生,战功赫赫。

他从一个小小的见习少尉一路扶摇直上至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在旧中国波谲云诡的历史舞台上,他演绎了属于自己的一幕幕金戈铁马、有声有色且毁誉参半的人生悲喜剧。白先后毕业于广西陆军小学和保定军校第3期步科,学成后回广西任第1师(旧桂系陆荣廷部)少尉见习官。1919年初,白崇禧奉命率部在左江流域剿匪,他不顾营长白晓军的反对,将被招安的惯匪全部枪决,使为害剧烈的左右江匪患渐渐平息。

因剿匪有功,白又随团奉命去百色禁烟。在剿匪与禁烟的行动中,白崇禧的军事才华与胆识魄力初步展现。1921年,第2次粤桂战争后,白崇禧升任田南警备司令部第一营营长。1923年5月,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人归附了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革命政府 。1925年1月,由李、白、黄等青年军人组成的“定桂讨贼军”经一系列东征西讨、浴血苦战,终于将陆荣廷、沈鸿英等旧桂系军阀消灭殆尽,并将陆、沈二人逐出广西,在此期间,特别是在柳州、桂林、全州等几场规模较大的恶战中,白崇禧运筹帷幄、指挥出色,“小诸葛”的美称从此不胫而走,愈发响亮。

6月,白崇禧亲自率军追至湖南,将沈鸿英残部一举全歼。 之后,以李、白、黄为代表的新桂系取代了旧桂系,占有了整个广西。滇军唐继尧趁孙中山去世,大举挥兵借道(侵入)广西去广东,企图占领两广,推翻主张国共合作的革命政府,将岭南半壁江山据为己有。“第一次滇桂战争”爆发。在这场长达半年的残酷战争中,白崇禧极力拉拢云南军阀范石生的“定滇军”作同盟;经过一系列血战,“小诸葛”妙计迭出,桂军以弱胜强,大败滇军,唐继尧残部经百色逃回云南。

1926年初,广东革命政府与“新桂系”谈判,两广统一得以实现。两广统一后,北伐开始。白崇禧被蒋介石任命为参谋部次长。他亲赴长沙,凭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说服了他保定军校的同窗、湘军第四师师长唐生智归附革命政府,唐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北伐战争打响后,白崇禧代行总司令部参谋长要职,随总部行动。他亲自指挥过著名的汀泗桥血战、南昌攻坚战,孙传芳部署在江西的19余万大军绝大多数被北伐军歼灭,在江西战场上,白崇禧谋勇兼具,指挥得当,立下了汗马功劳。

之后,白崇禧率部占领杭州,又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大上海。“四·一二” 政变后,蒋、桂两军在上海建立了政权,与汪精卫的武汉政权分庭抗礼乃至公开分裂。这次事件史称“宁汉分流”。1927年8月,蒋介石在内讧倾轧下被迫暂时下野。孙传芳趁南京内部不稳之际,搜集了6万余部发起反扑。很快,孙军占领了浦口。李、白为摆脱不利局面,呼吁武汉方面停止东征,共击孙传芳,8月25日,武汉方面宣布迁往南京,宁、汉正式合流。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沙  林志颖  大赏  哥们  比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