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下山,体力不支,再加上下雪路面湿滑,有很大的风险,几个人只能停止行动,相互依偎在一起取暖,保存体力,等天气转晴再做打算。好在有登山队从旁边经过,给他们送来食物和保暖物资,李某和几个朋友才得以顺利下山。那次去色季拉山,差点把命丢在那里,但李某并没有停止徒步登山的脚步,他觉得只有经历磨难才会成长。过了几年,李某有了大胆的想法,他想挑战玉龙雪山,之前去了那么多地方,再去也索然无味,只有向新的山峰发起挑战,内心才会有成就感。

暂别家人后,李某从玉龙山山脚下的玉湖村出发,准备一个私自登顶玉龙雪山,当到达2800米的山坡后,在那里升起篝火,打算露营,并将周围的情况拍照发了朋友圈。到了第二天下午,李某表示自己在野外迷路,随后向救援人员求助,几个小时过去之后,家人与救援人员再也联系不上他,彻底与外界失联。之后救援人员进山搜寻,由于玉龙山的地势陡峭,环境恶劣,攀爬时几乎没有着力点,稍不留意就会跌下山谷,给搜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经过6天时间的紧张搜救,通过无人机勘探,终于在断崖下面发现李某的遗体,这一次就没有那么幸运,最终李某为征服玉龙雪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玉龙雪山是如何形成的玉龙雪山是北半球离赤道最近的一座雪山,位于丽江的西北部,整座雪山连绵起伏,海拔从1800米到5596米,比珠峰要矮很多。关于玉龙雪山的报道并不多,没有人上去实地考察,名气自然就比不上珠峰,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玉龙雪山的地势,是因为地壳运动以后,大幅度抬升,形成了断块的褶皱山,看上去没有那么规则,而山体主要是岩石泥浆,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冰层。总面积为11.6平方公里的玉龙雪山,为何常年会被大雪覆盖,与那里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地球有引力,而空气的密度约1.293千克/立方米 ,会有下沉的特点。根据这个规律就可以知道,在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相对稀薄,流动的频率更快,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高海拔的地方氧气含量不足,温度也会越来越低。

数据表明,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也会下降6℃,气压也会比平原低。假如说一座海拔5000米的山峰,地面温度有20℃,爬到半山腰的温度就有5℃,到了山顶的温度就会降到-10℃。由于地壳运动后会上升,玉龙雪山有了高山、深谷、盆地等不同的地势形态,在古代又遭受过几次海侵海退的影响,山脉周围的水汽蒸发受阻,高原环境下会变成降雪,雪花在山上不会融化,长年日积月累,逐渐变为厚厚的冰川,就形成了今天的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攀爬难度系数大,随时有可能危及生命1989年,由5人组成的登山科考队,里面的队员之前已完成珠峰的登顶,向玉龙雪山发起挑战,刚上山不久,由于攀登难度太大,为了保证安全,只能下山放弃任务。1996年,由中日两国联合组成的登山队,都是专业的登山运动员组成,准备登顶5596米的玉龙雪山,费了好大力气爬到4982米的山峰,离登顶的距离不远,但冰川实在太陡峭,再往上爬根本就没有着力点,试了很多方法都没用,不得不放弃,用直升机将他们接下了山。

区区5596米的玉龙雪山,至今无人登顶,主要原因还是攀爬难度系数大,随时都有可能危及生命。玉龙雪山的地质结构复杂,很容易发生崩塌前文已经介绍了玉龙雪山的地质结构,可以看出它与珠峰有很大区别,地质成分主要是由石灰岩组成,表面又覆盖着冰层。按照石灰岩的性质来看,它是流水沉积之后形成的晶粒结构,硬度不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蚀。

而且现在气候逐渐变暖,玉龙雪山有部分山体开始融化,在流水的冲刷下,以石灰岩为主的结构,极其不稳定。当用登山工具往上攀爬,超过了山体可承载的重量,发生碎屑掉落或崩塌的几率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并不适合向上攀爬。2019年的时候玉龙雪山就发生过一次山体崩塌,山谷内留下了固体堆积物,不过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玉龙雪山的山峰陡峭,攀爬难度增加玉龙雪山的山体结构不稳定,地形比较复杂,沉积岩风化严重,山体之间的沟壑较深,几乎处于垂直的状态,落差比较大,很难找到支撑点。向上攀爬时,身体的受力情况会根据环境发生改变,身体的重量带来巨大阻力,角度越接近垂直,阻力越大。在平面的状态下,除了空气阻力外,能以匀速前进。利用攀爬工具,找到支撑点,双手可以承担身体的部分重量,不会全部落在双脚上,手和脚协调出力,就可以不断向上攀爬。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纳克斯  森提  信标  登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