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大傅,就是大师傅,负责管太子的伙食,所以叫太子的大师傅,他管太子的吃喝拉撒睡。比较尴尬的是,曹操作为这一时期的风云人物,严格而言却不是三国时期的人。但辽东地区是中原政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的历史不能够忽视它的存在。01三国名称之由来西晋的时候,原来蜀汉的官员陈寿得到张华的举荐为孝廉,授官佐著作郎。

三国演义里的职位相当于如今的什么职位?

三国演义里的职位相当于如今的什么职位

大将军就是皇上下象棋时负责最后将军的那一个。一般年纪比较大,所以叫大将军。很重要!大司马就是养马的全国的马都归他养,因为养马要很多钱所以财政呀,内政呀也归他管。司徒嘛,就有文化的人,写东西行,要教很多徒弟,所以叫司徒。这太傅呢,其实写错了。应该是大傅,就是大师傅,负责管太子的伙食,所以叫太子的大师傅,他管太子的吃喝拉撒睡。

太尉,这个有点捂脸(*/∇\*),不过他这样比较有名,太能慰了,皇上想,这肯定是个宅男,算了,京城的守卫归他吧。荆州刺屎呢,就是检查当地的厕所的大便,看看当地人吃得怎么样呀,喝得怎么样呀。督邮呢,想当于现在电信或联通分公司经理。五官中郎将呢,就是五官比较端正的中郎将,长得帅呀。长得像左肾的猪腰子脸,就叫左禆将。

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

三国演义里的职位相当于如今的什么职位

三国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不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秦就是秦,汉就是汉,当朝就是这么称呼的。三国时期,当时并没有这么一个称呼,魏、蜀、吴各称各的。01三国名称之由来西晋的时候,原来蜀汉的官员陈寿得到张华的举荐为孝廉,授官佐著作郎。陈寿撰写了《诸葛亮集》,上报朝廷。朝廷认为陈寿写得不错,就授职他为著作郎。

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述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由于这本书的历史价值,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三国志》在当时就受到了时人的赞誉,人们盛赞陈寿善于叙写史事,具有良史的才干。张华对陈寿倍加赞赏,对他说:“应该把《晋书》委托给你撰写。

”其实,当时还有许多人也在记述这段历史,比如,夏侯湛也在撰写《魏书》。等他看到陈寿《三国志》后,便销毁了自己的《魏书》。三国时期的曹魏史学家鱼豢也私下写作了《魏略》,东吴的韦曜(又名韦昭)也主事编写了《吴书》,蜀国没有专门的史官,没有撰写自己的史书。但这些史书,都没有《三国志》影响大,也正因为这部史书影响太大,后世就把这段历史习惯上称作了三国时期。

但三国时期究竟从哪里算起,存在争议。陈寿的传记是从汉末就开始的,但一般史学家认为三国从曹丕称帝开始。比较尴尬的是,曹操作为这一时期的风云人物,严格而言却不是三国时期的人。可见,三国的称谓并不准确。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得天下的,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自然晋承魏也是正统。其书最大的缺点也就在这里,对曹魏、司马氏多有回护、溢美之词。

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一般史书纪事的规则,只有帝王才可以为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也就是陈寿并不承认蜀、吴的正统地位。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国家,燕国的存在。但由于其偏居一隅,与其他三国交往很少,陈寿没有单独为其做传记。在《魏书》、《吴书》中有一些很简单的涉及,但其影响不大。

02燕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除了魏、蜀、吴三国之外还有一个燕国的存在。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权,从最初的公孙度主政辽东到公孙渊建国,也维持了五十年左右的时间。燕国建立之前,辽东最早的主政者公孙度也是很牛的人。公孙度的父亲公孙延,逃官到了玄菟,而公孙度却做了郡吏。当时玄菟太守对公孙度很欣赏,举荐他为尚书令,后升为冀州刺史,旋即被罢免。

玄菟郡是汉四郡之一,亦是四郡里最重要的一个, 大约是今盖马高原及其周边平原、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东部、吉林省东部一带,郡治大体在咸镜南道境内。东汉时西移至辽东,即为现沈阳市上伯官古城遗址。公孙度的同乡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举荐他做了辽东太守。一上任就把襄平县令公孙昭诛杀,郡中豪门望族被诛杀一百多家。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内政  三国  古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