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想打破这种龟缩战术,古人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夜袭,围困,断水断粮或者干错绕行从后方攻击等方式方法。当然防守一方自己要把营盘弄得像铁桶一样,滴水不漏,严防敌人的偷袭。所以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扎的营寨之后,仰天长叹,这真是“天下奇才”。当然也有人能强攻下来,在我国军事史上依靠蛮力打破敌人营寨的只有一个人,这就是霸王项羽。

古代战争为什么要叫阵,不能直接攻城吗?免战牌真的存在吗?

您好,这是个有趣的问题。我们在历史小说中对于这种现象其实是见得不少的。开始打仗之前,双方排好兵,列好阵,双方找个壮士或者将军出来对骂一下挑衅,然后再打几下,随后再由双方大军进行冲杀。但这种情况真的存在吗?答案是有的,但真的很少,古代打仗双方主要看什么?士兵的数量与素质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战场不是拳击场,古时战场是冷兵器的天下。所以说在大家都拿冷兵器的情况下,人数就很重要了,毕竟你不可能一个手榴弹炸死一大片,而士兵素质呢则是整队的作战能力,毕竟古代经常有各种的阵法需要变换,打起来也是面对面的肉搏,素质高,则阵法变换流畅,面对面的时候也能打多几个。将领的才能这一点其实就可以很好的反驳上面叫阵的观点了。

如果古代真的是叫阵,双方摆开阵势,面对面冲锋,那要将领的计谋有什么用呢?所以在古代战争中,一个好的将领有时能让军队由弱势变成强势,以少胜多,就像韩信的背水一战那样。因此,古代打仗很少有叫阵的行为发生,而小说评书经常出现叫阵大多是因为要突出人物性格而为之,就算存在叫阵行为也只是在敌我差距悬殊,弱方想以叫阵壮士气寻找机会,而强方充满自信乐于奉陪而已。

免战牌真的有吗至于免战牌则是当敌军八面威风来攻城,守城一方因某种不利因素不克不及或不宜应战,便在城门高挂免战牌,就不用担忧敌军来攻击。然后等到两边都收起了免战牌,约好时光一同再战。但在我看来,免战牌也是不存在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古代用兵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也讲究兵贵神速,而且古代打仗后勤的保障是非常容易出事的,所以经常需要催粮。

古人打仗,两军交战真如《三国演义》里面那样先由双方将领单挑吗?

首先这种情况在古代是真实存在的,主要集中在先秦时期,而这种战争方式被叫做“致师”,就是挑战的意思,当然大部分军队统帅不会去完成这样的任务,而是由手下的勇士去做。在《周礼.夏官.环人》中记载:“环人掌致师”,郑玄注解说:“致师者,提升士气的一种方式,古人进行将战,会让手下的勇士去跟敌人对决”。具体做法是,在战斗前敌我双方都派出勇士,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队人马。

在阵前进行决斗,哪一方赢了就会让己方士气大振,成为最后胜利的一个必要条件。在《逸周书.克殷解》中记载:“陈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牧野之战中,纣王派一队人马上阵跟武王对决,而武王这边则派出白发苍苍的尚父姜尚带着百人小队(伯夫,百人小队)挑战。这可真是老当益壮啊。那么这种贵族式打斗在先秦之后还存在吗?当然有,但是已经很少见了,我们熟悉的门神尉迟恭,就玩了一回“致师”。

据《新唐书.尉迟敬德传》记载:“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唐军主帅让尉迟恭手持武器,经过敌方真相,大声叫着要单挑。可见《隋唐演义》中说尉迟敬德经常跟人单挑也不全是吹牛的写法。隋唐之后,到了宋朝,也有“致师”的存在。据《宋史·卷一·本纪第一·太祖一》: 三年春,从征淮南,首败万众于涡口,斩兵马都监何延锡等。

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众号十五万,塞清流关,击走之。追至城下,晖曰:"人各为其主,愿成列以决胜负。"太祖笑而许之。晖整阵出,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并姚凤禽之。宋太祖赵匡胤在打淮南的时候,将南唐节度使皇甫晖、姚凤率领的15万军队打的狼狈逃窜,结果在追击的过程,皇甫晖眼见情势危急,耍了个心眼,对赵匡胤说:“我们双方列成一队人马,一决胜负”。

三国历史中,陆逊为什么可以打败刘备?如果刘备战胜陆逊,历史会怎样发展?

卑鄙之人或许可以获得暂时的胜利,但是绝对不可能永远保住胜利的果实。陆逊这个人实在是有些卑鄙,从他做的几件事就看得出来。第一件事骗取关羽的荆州,手段太恶心了,居然是假装示好随后偷袭。第二件事正面打不过刘备,便火烧刘备七十万大军。当然了战争是残酷的,兵不厌诈的确是一种策略,陆逊这么做只是为了保住江东,让东吴帝国能够长久存在下去。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叫阵  韩信  应战  唯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