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见当时《诗经》的影响之大。孔子评价《诗》的作用,用了四个字“兴、观、群、怨”,译成现代汉语,《诗经》可以激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这又足见它的功用之广。千百年来读书人都将《诗经》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深深的积淀到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与中华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意义非常重大: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学《诗经》了解西周春秋时期社会风貌,知道2500多年前在黄河流域生活的祖先,他们是怎么生活的。第二,因为《诗经》影响非常大,中华文化基因序列里,有很多它的代码,就如那灿若星辰的成语,像“桃之夭夭”“钟鼓乐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若不读《诗经》就怕是很难理解。

第三,《诗经》虽是2500多年前的作品集,但它有着很多的艺术价值,其“赋”“比”“兴”的手法,一直到现在,即便是现代诗的写作中,都在使用。中华诗歌讲求的含蓄朦胧之美,也始于《诗经》。若想对中华古典诗歌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诗经》是永远都绕不开的高峰。当然要学写诗歌,更高细细品味,认真揣摩。第四,将《诗经》进行新的艺术再创造,往往就是品质上佳的作品,像邓丽君唱《在水一方》,就是从《诗经》中的《蒹葭》演化而来的,它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

对有托步枪的回归这个问题怎么看?

河图洛书是做什么用的

步枪自诞生以来主要以有托步枪为主要形态,无托步枪从整个步枪发展史上来看,只是在机械化战争进程中的一次尝试,并没有直接影响到有托步枪的发展进程,回归有托步枪这么一说,只不过是在国内被放大化后产生的一种说法。无托步枪最早诞生于二战末期,1945年英国人推出了无托结构的EM1 7mm自动步枪,算是无托步枪的鼻祖吧。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无托步枪在全球掀起一股研制潮流,比较有名的,法国推出了法玛斯5.56mm自动步枪、奥地利斯太尔推出AUG 5.56mm步枪以及中国推出的95系列5.8mm枪族。为什么说无托步枪是机械化战争进程中的一次尝试?这要从无托结构步枪的设计说起,二战后机械化战争成为战争的主要形态,无托结构步枪相较传统有托步枪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枪身长度的缩短,方便机械化步兵乘车作战。

通俗点讲就是,无托结构步枪将原来的前置的机匣移植到后部的枪托中,在保证枪管尺寸不变甚至有所放大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缩短了枪身的长度。正是在这个核心因素的促使下,无托步枪在上世纪70年代掀起一阵研发热潮,最终也只有中国的95系列自动步枪实现了大规模装备。但在后续使用中,无托结构步枪的缺陷也逐步暴露出来,成为广大军迷诟病的根源。

诸如瞄准基线过高、抛壳设计不合理、不适合卧姿射击等一系列与身俱来的问题,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适应性。其实有关无托结构回归有托结构的潮流存在一定的夸大性,实质上不仅仅国内依旧以无托95系列为主力,国外其他无托型号的步枪也仍然在服役,甚至诸如泰国还将以色列的TAR-21作为制式枪械使用。换而言之在无托结构风靡一时时期也没能从本质上取代有托结构,有托结构依旧是步枪发展的主流,因而对于这几年网络上的无托回归有托有很多的夸大说辞在里面。

国内由无托的95回归有托的新式步枪很大程度上和部队转型有直接的关系。按照计划解放军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正向信息化方向大踏步迈进。在战术理念上,此前以短便于乘车射击的95式的战术缺陷越发明显,主要体现在战术组件的使用上,无法与与时俱进的单兵系统进行有效兼容。尽管95本身还是一款不错的枪械,但是在越来越成熟的信息化装备列装部队的同时,单兵装备也在与时俱进。

从曝光的信息来看,国产新式步枪的很可能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方便的根据作战需求更换枪管,从阅兵展示的型号来看,枪身长度很短,似乎更国外的短管型有些类似,可伸缩是枪托技术的运用,一定程度上能进一步缩短枪身的长度,并影响乘车作战使用。因此,有关无托回归有托这个问题,需要理性客观的看待,无托有无托的好处,有托有有托的优点。

“复仇星”每2600万年回归一次太阳系, 地球能逃此劫吗?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奥拉  回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