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瓜斩三妾”的故事收录在《古今谭概·鸷(zhi)忍部 》里,立意讲的是贪酷,放在曹操这种枭雄身上,则有伴君如伴虎,枭雄残忍深邃之意。咱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说有一次曹操在水阁宴请群臣。当时正值盛夏,君臣饮酒到半酣,曹操召唤侍妾用玉盘进瓜解渴。问题中说侍妾进上来的是西瓜,这是不对的,西瓜传入新疆大约在初唐,传入内地大约在五代、宋辽时期,但三国时期内地水果还是很多的,曹操侍妾进上来的应该是甜瓜的一种。

见宴会的气氛很轻松,君臣又都喝的醉醺醺的,侍妾在进瓜的时候比较随意,捧着盘子低头就进上来了。这时,曹操问进瓜侍妾:“瓜熟否?”侍妾回答:“极熟。”不料曹操大怒,当场命人将这名进瓜的侍妾拉出去斩了。目睹这一幕,正在喝酒的臣僚惊愕不已,无人敢站出来探问进瓜侍妾到底犯了什么错。曹操也没有解释,跟着又叫侍妾进瓜。

见刚才进瓜的侍妾不知何故就被斩了,一群侍妾害怕不敢向前,只有一个平日里极聪敏的侍妾整妆上前,捧着瓜进来了。在这个侍妾看来,先前那个侍妾被斩,多半是因为答语不当,什么叫“极熟”,此话明显有夸大迎合之嫌,于是她进瓜时,紧张地低着头,拿捏着她认为最妥当的答语。果然,曹操又问了:“瓜熟否?”此妾回答:“不生。

”此妾真是聪敏,瞧这答语,既不夸张,又留有仁者见仁的聪明余地。然而曹操听了这个答语,又一次怒斩了进瓜侍妾。如此这般,在座的臣僚集体懵圈了,进瓜不易,吃瓜也不轻松啊。这时候,曹操又命侍妾前来进瓜。眼见进瓜就是送命,众侍妾哪里还敢上前一步,于是一起怂恿平日里很受曹操宠幸的兰香去进这“要命的瓜”。兰香是真聪慧,她看出先前两个侍妾进瓜时犯了不守规矩,答语不诚的致命错误,于是在进瓜时,她擎盘齐眉而进,而不是捧着玉盘,随意低个头。

再一次到了要命的时刻,曹操又问:“瓜味如何?”兰香的答语很得体:“甚甜。”众臣僚原以为这一次可以放心吃瓜了,熟料曹操大怒:“速斩之。”三斩侍妾,不知何故,吃瓜臣僚们再也坐不住了,皆拜伏请罪,个个心说,曹阿瞒你就别借题发挥了,一再恐吓我们了。曹操微微一笑,先示意群臣安坐,然后说:“那我就给你们解释解释为什么斩这三名侍妾。

前两名侍妾,在我身边已经承应很久了,岂不知进瓜必须齐眉捧盘?到我问话时,都是开口字,一个迎合,一个回避,我斩她们,是斩其好用心思假聪敏、不守规矩!兰香刚来不久,确实聪慧,进瓜高举其盘,很懂规矩,我问她话,用的都是合口字,甚对我意。但越是这样,我越要斩她,为什么?我是用兵之人,足知我心是大忌,太可怕,斩她才能绝后患。

”抛开曹操小题大做,贪酷残忍不谈,一瓜斩三妾还是很能给人一些启迪的——无论是官场还是职场,甭管你是谁,甭管你资历有多老,知道多少里里外外的猫腻、潜规则,什么时候都要守规矩,不能自作聪明,视成文规定如儿戏。更关键的,在大领导面前,你可以迎合,但不能事事猜度大领导心思,一旦你成为大领导肚里的蛔虫,那你离被干掉也就不远了。

古代砍头为什么要等到午时三刻?侩子手、监斩官不热吗?

古代砍头为什么要等到午时三刻?侩子手、监斩官不热吗?(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都看过这样一个场景:热辣辣的太阳直晒着,一个死刑犯跪在断头台前,两个刀斧手一左一右站立,不停擦汗,监斩官稳坐不动直流汗,围观群众议论纷纷,指手画脚。不错,这就是死刑犯行刑的场景。小编总认为,刀斧手一刀下去人头落地,岂不快哉,何苦在毒辣辣的太阳下等待。

其实,他们在等行刑时间,也就是“午时三刻”,那么,古代砍头为什么非要等到午时三刻呢?刽子手、监斩官不怕热吗?古代的计时方法是这样的,古代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小时和分钟,但古代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时三刻”大致就是现在人说的11点45分钟。古代朝廷为了便于统治,一般的刑罚也分的很细,有杖刑、鞭刑、发配充军等等,只有重大犯罪的人才实行砍头死刑,而“午时三刻”也只是适用于砍头这样的死刑犯,并且一般是在午门午时三刻砍头,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因为古人非常迷信,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魂,而鬼魂最怕阳气,而午时三刻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盛阳之气也是鬼魂最害怕的时候。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斩热  斩澜色  许凯心  招摇  俘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