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利用职权,把司马懿禁宫中的力量全部剥夺了。六年秋八月,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以兵属其弟中领军羲,帝以先帝旧制禁之不可。此时的司马懿所有铠甲全部被扒下来了。没权、没兵。司马懿十分生气,欺人太甚,他想搞曹爽,可是没实力啊。司马懿选择装病,直接啥也不干,在家躺着,就希望曹爽把他给忘了,让他安享晚年。曹爽彻底打败司马懿之后,就开始飘了,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飘,一飘准出事。

曹爽先是利用职权,大肆抢占土地,然后公然向其他州郡要钱。一些和曹爽不对付的,全部被报复,或降职、或免官。后来,这些已经不能满足曹爽了,直接开始用皇帝车架,甚至连衣服都和皇帝类似。极尽奢华。曹爽因此犯了众怒。3现在曹爽大权在握,身边全部是自己的本族兄弟,曹爽又开始防着这些本族兄弟了。自古以来,因为分家产大家的兄弟数都数不过来,何况是巅峰的权利呢?谁能保证这些本族兄弟不动歪心思,因此曹爽每次出游都会把这些兄弟带在身边。

到此为止,司马懿造反的所有要素全部凑齐了。1.曹爽惹众怒,而司马懿在朝中很有威望,此消彼长,只要司马懿有赢得机会,这些大臣会选择站在司马懿这一边;2.曹爽为了防范自家兄弟叛乱,每次出游都会带走所有兄弟一起出城;3.司马师阴阳的三千死士。4.造反的对象是“驽马恋栈豆”的曹爽。此时只需要一个契机就可以了——曹爽出城。

最终司马懿夺权。司马懿在造反与夺权之间做出选择,是因为司马师。造反和夺权不同,造反是推翻主子,自己当老大,夺权是做一个权臣。选择哪一条路,和司马懿打败曹爽之后怎么走下一步,有直接关系。司马懿已经年逾古稀,在他的手中,想要篡取曹魏天下已经不可能了,只能等他的后代来做了。如果司马懿的后代是个不能成大事的棒槌,司马懿会选择夺权,否则司马家族指定完蛋。

反之,则选择造反。司马师在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前夕,稳如老狗,再加上能在洛阳这种遍布曹爽眼线的地方,养三千死士。司马懿觉得,这个儿子可以。最终选择了造反这条路。总结司马懿根本就没想过造反,全是被曹爽逼得走投无路了。司马师为司马懿攒下了造反的一部分本钱,曹爽又开始走腐败的道路,司马懿最终才选择造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曹爽,因为司马懿造反的对象是曹爽。

换做曹家任何一个人,司马懿都会失败。在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后,只是控制了洛阳,曹爽并没有被擒,而且皇帝曹芳还在曹爽手中。曹爽得知消息如果不投降,而是直接逃亡许昌,然后用曹芳命令天下,调兵入城擒拿司马懿。司马懿大概率会输。可曹爽没有,用司马懿的话说,曹爽是驽马恋栈豆。不舍得洛阳的繁华,没经历过挫折,不想冒险,因为司马懿已经发誓答应不杀他。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三千死士是从何而来,结局又如何?

为了回答题主这个问题,我查阅了有关的史料,根据我的了解,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晋书·景帝纪》的记载:“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01三千死士的由来《晋书》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是由唐朝宰相房玄龄等二十一人合著完成的信史。景帝是司马师,司马炎代魏称帝后,建立晋朝,追尊司马师为景帝。

据《晋书·景帝纪》的记载,这里说的帝是指司马师。司马师私下里蓄养了这三千死士,分散在民间,没有集中在在朝庭为官。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一朝云集,成为司马氏的军官敢死队。当时都没人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有说法是汲布蓄养的这些死士,但没有史料佐证。充其量,汲布也就是这个敢死队的队长罢了。这里的”死士“,不是一般意义的敢死队成员,其身份很明确那就是”士“,今天的话说就是军官,起码也是士官。

其战斗力可想而知,但其培养的费用也是十分巨大。如果了解曹操当年五千精骑的战斗力,就能想象这三千死士的厉害啦。也能想象培养这些死士所付出的费用,至少其中大部分人不是为了理想信仰而战,恐怕还是为了利益吧。史料没有记载的汲布,恐怕没有这个实力能够办到这个事的,只有司马氏亲自操刀啦。都没有知道他们的来头,可见其隐藏之深。

也就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可以办得到。《三国志》的作者陈寿(233--297年),是三国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由西晋文学家王沈负责官修的《魏书》;三国魏时期著名史学家鱼豢私撰的《魏略》等等,这一时期的史学家的著作,都没有看到有确切记载这三千死士的介绍资料。不过,这三千死士真实存在,是不可怀疑的,究竟从哪里来不得而知。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司马懿  官级  陆帅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