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原意只是道教继承与道家的修养自身的一种诀窍;并不存在后来所有的手诀等,其后的九大手印,都特么秃驴抄袭、盗窃,然后加以改变,最终成了秃驴的降魔大术,真是毙了狗!其中;临,表示一种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物所动摇,天塌地蹦,我自真心不动,为修道之原点,坚不可摧!心不动,则身不动,万事从容,不迷不惑!兵字,则表示对天地万物能量的体会,感受自身、天地万物的能量,运转规律。

斗字,表示沟通,连接,将自身与宇宙万物所相连接,寄神、体于大世界,互相呼应。者字,是万千变化后的归宿----回到原点,也是一种道的具象化。皆字,个人认为就是洞悉的意思,洞悉世事、洞悉人心、洞悉宇宙规律;感觉这应该是摄物取神之后,神念充盈才能做到的。阵字,是同皆字相呼应的一个字,是除了自身洞悉的能力之外一种玄奥的感应,应该也是宇宙规律的一种,类似于因果、轮回,但又不能被一般意义上的智慧所能解释的大规则。

列字,据说是突破自身感悟障碍的一种思想,不至于使自己被各种羁绊所困,一种破困的思想,但是我没弄明白。前字,是对宇宙规律,自身智慧运用的一种方式、我也没弄明白,我唯一的一点线索就是,在洞悉一些规律之后,顺应规律的去做事,去运用自己的智慧,通俗讲就是顺势而为,但是感觉不应该这么肤浅。行字,我觉得就是超脱,顺应自然的去生活、行走、讲自身看作为自然,看作为道的一部分,这应该就是境界的终结。

中国历史上的兵书都有哪些?最早的一部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长河泛舟,非常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1、最早的一部兵书是什么?据东汉班固《汉书》中的《艺文志》中有《神农兵法》1篇和《黄帝》16篇。近代的陆达节《历代兵书目录·自序》说:“中土兵学,肇自炎黄”附和这种观点,但一直没有相关的证据。史学家一致同意《军志》、《军政》为最早的一部具有军事思想的兵书,但只能从其他著作中证实。

《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 2、中国历史上的兵书都有哪些?从历史时期进行简单扼要的说明,兵书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⑴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演变成“自诸侯出”,兵法思想也雨后春笋地发展起来。其中以孙武的《孙子兵法》、吴起的《吴子》、孙膑的《孙膑兵法》、司马穰苴的《司马法》、托名姜望的《六韬》最为有名。

⑵明朝明代时期的兵书重点从一般兵法、谋略、战法、阵法转向火绳枪炮和新型战车、战船、军事建设和作战理论。其中以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俞大猷的《韬钤续编》,唐顺之的《武编》,郑若曾《筹海图编》、《海防图论》、《江南经略》,孙承宗的《车营叩答合编》最为有名。⑶清朝后期清朝后期以魏源耗时10年编成100卷的《海国图志》为代表,其他武器制造类、装备使用类、军事工程类书籍译本更是不计其数。

历史上兵书讲杀敌致胜的多,有没有讲和谐的呢?

历史上讲致胜谋略的兵书很多,但在兵书中讲和谐的少,《孙子兵法》有“不战而屈人之兵”一句虽然讲的是和谐,但只停留在概念层面,而在兵书中用通篇贯穿和谐思想,并将其具体化,看得见,摸得着的兵书是——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天文数学家、物理学家、西学家揭暄所著的《揭子兵法》(原名《兵经》《兵经百篇》)。

在《揭子兵法》100篇谋略中,有将近一半讲到了和谐,因而和谐思想在《揭子兵法》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揭子兵法》不同于其它兵书的一个重要方面。时任解放军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曾撰文《和谐,是贯穿揭子兵法的重要思想》:古人讲,五声和则可听,五色和则成文,五味和则可食。何谓和谐,从根本上说来,是各种力量的和谐。

各种力量和谐了,社会就能稳固安康。和谐的最高境界,是人们精神上、文化上的共融性和一致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进步,是在和睦、友善基础上创造活力的竞相迸发。《揭子兵法》原名《揭子兵经》《兵经百篇》。作者揭暄曾被明唐王授予兵部职方司主事之职,当过江西布政使吴炳的副手,参与领导了江西的抗清斗争。该书分智、法、衍三卷,共100篇,每篇以一个字为篇名,在论述战争、谋略、战法、将帅等方面,都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在军事哲学方面具有明显的进步倾向,其深刻程度是许多兵学兵法著作所不及的,尤其是书中通篇贯穿的和谐思想,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排兵  布阵  兵书  古代  战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