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最早出于《诗经·大雅·緜》中的“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西方文学对水浒的曲解。“水浒”暗寓着梁山好汉的命运。溯源“水浒”二字,有“安身之所”“出路”的意思。施耐庵虽寄情于《水浒》,骨子里是希望国家治理走上正轨。

《水浒传》为何叫水浒?

《水浒传》为何叫水浒

西方文学对水浒的曲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是问广大读者,《水浒传》中的“水浒”是什么意义,相信许多人一时都答不上来。1934年,西方第一个翻译《水浒传》的赛珍珠就将书名译为《四海之内而兄弟:猎豹的血》。当时,鲁迅先生提出非议,认为“山泊中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

《水浒传》翻译成外文,流行的几个版本的,至今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的翻译为为《水泊中的不法之徒》,有的翻译为《水边》。的确,“水浒”在字面上的意思是“水边”,或“水的彼岸”。但这只是字面的翻译,仍就不能精准地传达水浒的特殊意义。而至于像《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在山上的故事》《先做强盗,后做士兵》之类的译名,更是令人哭笑不得。

溯源“水浒”二字,有“安身之所”“出路”的意思。“水浒”到底啥意思呢?这要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去追踪溯源。“水浒”最早出于《诗经·大雅·緜》中的“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这首诗讲的是周氏先祖亶父的故事。商朝时期,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生活着一个名为“周”的华夏部族。周边的戎狄民族经常前来侵扰,周族部落每天都在恐惧与危险之中煎熬。

大约到了商朝武丁盛世的时候,周部族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领袖——周太王古公亶父。在亶父的率领下,周部族历经千辛万难,迁徙到了周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周族部落在这里基本摆脱了戎狄的侵扰,开始发展壮大,打败了商朝,最终建立了在中国历史上强大统一的周王朝。《诗经·大雅·緜》就是周人吟唱的纪念和歌颂亶父带领周族部落迁徙并发展壮大的诗歌,诗中的“水浒”一词,指的就是后来周族部落迁徙居住的周原。

“水浒”这个地方,不仅没有强敌入侵,也脱离了王城的束缚。因此“水浒”一词的含义就有“安身之地”“发祥地”“出路”的意思。“水浒”暗寓着梁山好汉的命运。明白了“水浒”最初的意思,再来理解《水浒传》,是不是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众多好汉,由于社会的种种原因,而无法在正常的社会中生存,人生的出路被活生生隔断,于是,隐藏于“八百里水泊”中的“梁山”,便成了这些好汉唯一的出路与安身之地。

而当“一百零八将”都聚集到梁山之后,接下来如何发展又成为新问题,遂又在宋江的带领下寻找新的出路……一言概之,《水浒传》的主题,就是讲那些无法在正常社会中安身的“英雄好汉”寻找出路的故事,“八百里梁山泊”是他们的安身之地,他们的出路就是“水浒”。逼上梁山的好汉,最终发现梁山只是一时的安身立命之所,不会长久下去。

宋江和吴用这两个灵魂人物,深深明白梁山只是个小地方,无法容纳更多的人口,物资也很有限,无法保障更多的人的吃饭生存问题,必须另寻出路。朝廷前来围剿,兵马不多的水浒好汉只能凭借梁山据险而守。与同时期的方腊起义相比,宋江起义规模要小得多。还没强大到对皇权构成威胁,朝廷官员也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梁山在那里折腾。

梁山好汉最多也只能打打祝家庄这样的地方武装,成功掠财后,还要立马退回山寨才行。也有打下州县衙门的情况,也都没有据守,目的多是救人或报仇。据说,作者施耐庵在钱塘当过两年的小官,后与当道不合,只得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维持生计,一面潜心写作《江湖豪客传》。书写成好,施耐庵对书中的人物描写和情节设置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

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许多好汉正是因为走投无路、怀才不遇所以才最终选择走上梁山,对于他们而言,在社会中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而梁山就是他们的“水浒”,他们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他们的前途命运从此改写了。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qq  120  古本  聚义  水浒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