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顺妃是进入《心写治平图》的妃嫔,应该受到乾隆不错的恩遇,只不过在她四十岁生日过后刚两月,不知道干了什么惹恼了乾隆,一下子从妃位降到了贵人,而后两年即郁郁而终了。(有兴趣的请看 蛋蛋君有一篇专门写这位的)颖妃应该是主理后宫之人,最后也是长寿,陪同乾隆一同进入太上皇阶段,后晋为颖贵妃。当然其实所谓前朝后宫,有绝对权力的还是皇帝本人。

古代后宫佳丽三千人,后宫是怎么住的下的?

话虽不好听,但也相当合适。就像犯人一样,幽居在一个不能出去的大院子里。里面又划分了一些小单元,有管事的,有干活的,得看身份来生活和工作。妃嫔像牢头,有指挥的权利,都是工作待遇却不一样。各司其责,还得兢兢业业。稍有不测,尊卑都会变化。出了岔子,还得掉脑袋受处分。宫墙深深,深不过美人娇颜的俏梨花。豪华銮殿,红不过血迹斑斑主奴魂。

先帝驾崩,新皇是如何清空后宫佳丽重新选妃的?

看到这个题目就不禁联想起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上位史。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太宗驾崩后,按照规矩,未曾生育过的妃嫔进入感业寺削发为尼。当时武则天也进入了感业寺做了尼姑,可当唐高宗李治孝服期满之后,却把武则天接入皇宫,封为昭仪,可见,李治和武则天早就爱得天昏地暗,难舍难分了,否则李治也不至于如此急不可耐。

言归正传,先帝驾崩后,新皇面对先帝留下的后宫佳丽大致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移居其他宫院清朝大多沿用此时例,在先皇去世后,后宫妃嫔不能居住在东西六宫,需要搬到紫禁城西北角专门为他们修建的宫殿群,其中主要建筑包括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英华殿、慈宁花园等。妃嫔们在此地颐养天年,为先帝守节,当然,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她们的生活条件自然不算太好。

殉葬或守灵祈福从先秦到清初,历朝历代都有用活人殉葬的案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都有妃嫔殉葬。比较开明的君主会派先帝后妃去陵寝守灵或者去皇家寺庙为先皇祈福,本文开篇所举的武则天即属于此类。出宫生活这类后妃需要具备一个先决条件:诞有子嗣且存活下来。这类后妃是年老色衰的妃嫔们最好的结局,衣食无忧,儿孙满堂。

《甄嬛传》里的果郡王生母舒太妃即属于此类,由此可见子嗣对于后妃的重要性,这也难怪后宫妃嫔为了争夺宠幸而闹得你死我活,实在也是为了后半生考虑啊!成为新宠这一类属于先帝后妃中的幸运儿,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年轻貌美。先帝驾崩后,有些新皇会从遗留的妃嫔中挑选一些年轻貌美的妃子继承下来封为自己的妃嫔,在这类皇帝中唐高宗李治是一个,但更杰出的是魏文帝曹丕,三国志记载: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

乾隆帝后妃陆氏一生无儿无女,为何能成为皇贵妃?

乾隆皇帝有一位陆姓的汉族嫔妃,她在乾隆一朝的最终位份止步于贵妃,陆氏生前曾经帮助过孝仪纯皇后(令妃)抚养过年幼的嘉庆帝颙琰一段时间,嘉庆皇帝继位之后感念陆氏的养育之恩,因此将已经去世的陆氏追晋为皇贵妃,其谥号为庆恭皇贵妃,医生无儿无女的陆氏因此成为了乾隆一朝五位皇贵妃之一。(其余四位为哲悯皇贵妃,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纯惠皇贵妃)。

汉女出身的陆氏庆恭皇贵妃实际上并非满族人,而是汉族人,她是大臣陆之隆之女,陆氏生于雍正二年,自乾隆十三年她入宫被封为陆常在到乾隆三十九年病逝并以庆贵妃身份被葬入裕陵妃园寝为止,她共在宫中度过了二十六年的时间。清朝祖制满汉不通婚,为何陆氏能以汉女的身份侍奉皇帝呢?实际上炉石并非普通的汉女,他有着另一个身份,就是旗人,也就是是实际上的八旗汉军,清朝时满汉不通婚,但是有了旗籍的汉人被称为汉八旗,所谓的满汉不通婚实际上是旗汉不通婚。

庆贵妃因为身体原因,并没有为乾隆帝诞下子女。嘉庆帝生母令皇贵妃生前,庆贵妃曾抚养过嘉庆帝一段时间,正因为如此,嘉庆帝也在即位后因念其养育之恩而将其追封为皇贵妃。体弱多病的陆氏陆氏初入宫禁的封位并不高,乾隆帝之给了她常在的位分,也没有封号,可见乾隆皇帝对这个姑娘并不很看重,或者说陆氏并没有给风流倜傥的乾隆皇帝留下不一样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后宫  清帝  哪位  数最多  系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