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后宫之主的徐氏也经常劝谏朱棣修养生息、注重节俭、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并编成《内训》、《劝善书》,颁行天下。朱棣也尊重这位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病逝于南京,时年46岁,被朱棣追谥为仁孝皇后,之后被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尊谥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同样,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打算,后宫之主一直空着。

当然朱棣时期还有两位贵妃,昭献贵妃王氏、昭懿贵妃张氏,其中张氏为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女,王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去世。四、明仁宗朱高炽时期诚孝昭皇后张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位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与朱高炽生三子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一女嘉兴公主。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朱棣夫妇尽心周到,深得朱棣与徐皇后的欢心。

张氏入主后宫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莫不周知。可惜朱高炽的皇帝在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五、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太后张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尊封张皇后为皇太后,其实就是上面的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虽然皇帝为儿子朱瞻基,但是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然张氏也没有完全干扰儿子的所有朝政,母子关系融洽,下面进献的贡品,朱瞻基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

当朱瞻基废除皇后胡氏改立孙氏为后,张太后怜胡氏而非常照顾。恭让章皇后胡氏,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立太子妃胡氏为皇后。胡氏为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以贤闻名被选为皇太孙妃。与朱瞻基生育二女顺德公主、永清公主,无子,所以虽然为人忠厚善良、举止庄重,却得不到恩宠。宣德三年(1428年)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被废去后位,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

正统八年(1443年)在太皇太后张氏去世第二年,胡氏也跟着去世,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尊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废除胡氏后立贵妃孙氏为皇后。孙氏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因容貌俊美被选入宫。孙氏与朱瞻基感情深厚,生子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后宫虽然先后有两位皇后,然而后宫大事有太后张氏为主。

直到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其母张太后依然健在。六、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太皇太后张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也就是诚孝昭皇后张氏、宣德太后张氏。此时的皇帝朱祁镇才9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由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三杨”辅政,曾有大臣劝张氏垂帘听政,被张氏以祖宗之法不可违为由拒绝。

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病逝,被朱祁镇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皇太后孙氏,宣德十年(1435年)朱祁镇即位尊其母孙氏为太后,也就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之后同意群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即位后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景泰八年(1457年)孙太后再次同意群臣拥立朱祁镇复辟,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

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崩逝,尊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正统七年(1442年)被张太皇太后选中册封钱氏为皇后。钱氏为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与朱祁镇关系和睦,然而立后六七年间虽然得宠,却一直未能生育儿女。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成为也先的俘虏。

皇后钱氏献出自己所有私财,希望赎回朱祁镇。然而一切于事无补,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失去后位的钱氏唯一希望就是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丈夫朱祁镇能够回到自己身边,就这样由于长时间的跪拜求神和哭泣,钱氏的一条腿风寒受伤,一只眼睛哭瞎。终于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从漠北返回了北京城,成为囚禁起来的“太上皇”。

夫妻二人相濡以沫,钱氏继续陪伴朱祁镇继续度过7年的囚禁生涯。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复辟成功,面对排除异议,继续册封无子残疾的钱氏为皇后。钱氏也就继续陪伴朱祁镇走完最后岁月,天顺八年(公元1464)朱祁镇临死之前还不忘叮嘱,将来钱氏死后要与自己合葬,并将这句话写入遗诏册。七、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皇太后孙氏,也是朱祁镇之母,由于支持朱祁钰即位,被尊为上圣皇太后。

 5/8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后宫  清帝  哪位  数最多  系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