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打出讨董旗号的势力有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奋威将军曹操十二路。而江东猛虎孙坚是作为袁术的部下参战的,如果把他加上,就那事是十三路诸侯,至于刘备,当时只是一个小人物,不能作为单独的一路诸侯。

他们都被盟主孙坚授予官职。《资治通鉴》中记载如下: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绍自号车骑将军,诸将皆板授官号。这次讨伐董卓,关东联军兵强马壮,把董卓好好教训了一顿,董卓被迫迁都长安。可惜的是,他们只是赶跑董卓,由于各自怀有私心,没有乘胜追击。这十三路诸侯结局如下:袁绍,利用“四世三公”的家族影响力,经过披巾斩棘,夺取冀、幽、青、并四大州,一举成为北方最大的势力。

公元200年发动赤壁之战失败后,急转直下,于公元202年病逝,他的基业,也因内讧而瓦解。袁术,于公元197称帝,遭到以曹操为首的势力打压,元气大伤。两年后,他在投奔袁绍的途中,被刘备伏击惨败,吐血身亡。桥瑁,在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桥瑁不借给刘岱粮食,被其所杀。刘岱,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刘岱不敌,兵败被杀。

张邈,公元194年,曹操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迎吕布入兖州。曹操回师击败吕布后,张邈跟随吕布仓皇而逃,后来他想问袁术借兵,不料却被部下杀死。张超,公元195年,他镇守的雍丘笼城被曹操攻陷后,被曹操斩杀,并被夷灭三族。袁遗,公元192年,袁遗在扬州被袁术击败,败退到小沛被杀。鲍信,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杀死后,鲍信迎曹操出任兖州牧,后和黄巾军的交战中战死。

王匡,他的军队被董卓所消灭,不得不依靠袁绍,他奉袁绍之命抓了董卓派来劝降的官员执金吾胡母班等人,并将其斩杀,后遭到胡母班家属攻击而死。韩馥,公元191年,袁绍夺取了韩馥的冀州,他投靠张邈。后来韩馥误以为有刺客来杀他,在厕所中用小刀自杀。孔伷,记载很少,公元190年诸侯联军解散后,不久病逝。曹操,讨伐董卓联军,少数和董卓军队大战的势力,他后来击败各路诸侯,成为北方老大,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于公元220年病逝。

孙坚结局孙坚以剿灭黄巾起家,公元190年,他率兵来到达鲁阳,与袁术相见。袁术表奏他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这时,孙坚相当于袁术的手下大将。他是江东猛虎,作战勇敢,在讨伐董卓之战中,屡立战功,如华雄就是被孙坚所杀。他也是联军中第一个进入洛阳的,偶然的机会得到了金镶玉玺。没想到的是,当孙坚和董卓军队作战时,盟主袁绍却派周昂率兵偷袭孙坚的阳城,孙坚感慨道,本来是要讨伐无道的董卓,现在却自相残杀。

说罢,他泪如雨下。他也不得不回师,攻打周昂,救援自己的领地。公元192年,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和黄祖,不幸中箭身亡,将星陨落。总结:以上就是历史上十三路讨伐董卓的诸侯结局。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短暂联合在一起,讨伐董卓,董卓迁都到长安后,这些联军便土崩瓦解了。这些人中,几乎没有因为讨伐董卓而战死的,自相残杀得不在少数,还有混战而亡的,和黄巾军作战而亡的,病逝的等等。

十万联军讨董卓怎么就屡屡失败,最后成了孙坚的个人封神之战呢?

公元189年,都城洛阳爆发了十常侍之乱,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同归于尽,董卓趁机把控朝政,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新皇帝。但是地方豪强不满董卓废皇帝的做法,他们联合了起来,要求恢复刘辩的皇位,不然就打进洛阳。而董卓的做法则是杀了刘辩,后不仅挟持天子刘协迁都长安,还放火烧了洛阳城。联军们得知董卓杀掉了刘辩后,个个义愤填膺。

地方豪强中有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这些知名人物全都加入了反董联军。但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这些知名人士基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大部分都是战五渣。一、十万联军在兵力上远超董卓,但作战意愿不强,屡屡战败联军有十万之众,在数量上远远超过董卓,但是这些人聚集到一起后想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公款吃喝。曹操独自领兵西进,抵达荥阳,但是遭到了惨败。

曹操不仅几乎全军覆没,就连自己都中了一箭,差点被当场砍死。别说是曹操,事实上在战争前期,联军就没有赢过董卓。董卓进洛阳时虽然只有三千人,但收编了所有的中央军,一共一万两千人,其中就包括吕布。另外董卓还有大约三万军队,由匈奴人和羌人组成,这样合计下来董卓大约有四万五千人。这四万五千人不是中央军就是边军,作战经验丰富,属于精锐部队,相比之下,关东联军几乎没有任何战斗经验,正面作战很吃亏。

公元191年二月,孙坚与徐荣遭遇,结果战败,被追杀。因为孙坚喜欢戴红头巾,董卓的军队就凭借红头巾来找孙坚,结果孙坚把红头巾给了别人,逃过了一劫。与此同时在黄河北岸,河内太守王匡率军屯兵河阳,随时准备渡河,极大地威胁到了洛阳,董卓佯装从洛阳北部直接渡河,实际却暗中派兵从别处渡过黄河,然后走小路绕到了王匡背后,发动了突然袭击,歼灭了王匡军。

关东联军们本来就是一群酒囊饭袋,如今在战场正面屡屡受挫,更不敢出兵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位英雄凭借一己之力完全扭转了整个战局,这个人就是刚刚战败的孙坚,整个董卓讨伐战几乎就是孙坚的个人秀。二、孙坚卷土重来,屡战屡胜,夺取洛阳 孙坚虽然遭受了失败,但很快就收集失散的部众,不到半个月就重整军队,马不停蹄地向北进军,驻扎阳人城。

董卓得知孙坚来袭,于是派出部下胡轸、吕布等人前去迎击。原本董卓下的命令是抵达战场,次日攻城,可胡轸与吕布关系很差,吕布并不开心,于是就忽悠胡轸连夜攻城,搞得军队人困马乏,这还不是最坑的,等胡轸抵达阳人城后,吕布还故意在军中故意造谣,说孙坚来袭了,要挡不住了,让士兵快跑。吕布的谣言吓得军队丢盔弃甲,惊动了城内的孙坚,孙坚立刻率兵出击,击败了已经不战自溃的董卓军,并且斩杀叶雄,也就是华雄。

这场胜利简直就是白给的。吕布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真的可以说是猪队友。孙坚得胜的消息传到了董卓耳中,董先生非常开心,因为他和孙坚算是旧相识,当年平定凉州之乱,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粮道问题,但两个人又都有猪一一样的上司,所以意见都没有被采纳,然后就败了。因为当时董卓地位很高,孙坚地位很低,所以董卓就很佩服孙坚,产生了英雄惜英雄的感情,想要霸占孙坚,董卓派部将来劝孙坚投降,说只要投降,不光他能当大官,孙坚的孩子们也能当大官,还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孙坚。

可是孙坚不是那种贪图官位的人,拒绝了董卓的招降。孙坚一怒之下向北进军,距离洛阳仅九十里,董卓见招降不成,亲自率主力迎战,想凭借自已天才般的军事能力蹂躏孙坚,结果就是董卓被结结实实地揍了一顿,然后就溜了。溜之前留下吕布驻守洛阳,吕布是三国无双战将,再加上西凉军骁勇善战,凭借洛阳坚城,想要挡住孙坚,原本是很容易的,可是孙坚硬是从正面把洛阳城打了下来。

吕布骑着赤兔马落荒而逃,看来赤兔马还是比吕布靠谱些。联军顺利攻克洛阳,理论上讲应该继续向西攻打长安。但是一个猪队友突然搞了一波骚操作,这个猪队友就是袁绍。袁绍派兵从背后偷袭孙坚占领的阳城,因为孙坚背后是袁术在站台。袁术是袁绍的弟弟,袁绍一直十分渴望坑弟弟,只不过没有机会。袁绍和袁术之间有难以调和的矛盾,袁绍虽然是长子,但他的母亲不是正妻,这在古代叫庶出。

袁术虽然年幼,但他的母亲是正妻,这叫嫡出。古代讲究嫡长子继位,袁术就是嫡长子,所以袁氏家族的家业基本上都被袁术继承了,袁绍只分了很少一部分,所以袁绍十分嫉妒袁术,而袁术则以嫡子自居看不起哥哥袁绍。现在袁术拿下了洛阳,袁绍气不过,所以才选择在这个时候下黑手。但是袁绍的算盘落空了,因为他没想到自己的对手是战神孙坚,孙坚立刻回城,轻轻松松击败了袁绍的军队。

但是因为联军中最主要的两支势力袁绍和袁术决裂,关东联军随之瓦解,董卓讨伐战到此结束。结束语回顾董卓讨伐战,其实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既没有消灭董卓,也没有解救皇帝,可以说是失败的。但对于诸侯们来讲,讨伐董卓本来就不是他们的初衷,诸侯们想要的是在混乱的天下争夺一块地盘。对于孙坚而言,董卓讨伐战让他名扬天下,孙坚也成了当之无愧的战神。

吕布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可完全配不上“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吕布将私人恩怨置于战争胜负之上,也是由于吕布对董卓其实没那么忠心,所以作战不够拼命。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在当时是具有正义性的,至少曹操最初是抱着高尚的理想作战的,但是各路军阀人数虽多,可是都不是一条心,和当年六国对秦国没两样,各方都不愿真和董卓打,都是想尽办法捞好处,最后才成了孙坚的个人秀。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董卓  讨伐  袁绍  追随  关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