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时,采用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治国制度,除了重要的地方由朝廷直接管理外,全国其他地方都采用分封制,大肆分封刘姓亲王到全国各地。随着的年代的久远,诸侯国子孙和皇帝血缘关系渐渐疏远,比如,吴王刘濞和当今皇帝最近的血缘关系还得追溯到刘邦,吴王刘濞只是刘邦哥哥的儿子,刘濞(bì)和刘邦只是叔侄的关系,当今景帝是刘邦的孙子,那景帝和刘濞算怎样的血缘关系呢?总之不算近亲。

而且对皇权经常不以礼仪相待。当时景帝的权臣晁错看到这些弊端之后,就建议景帝削藩,并发表了《削藩策》。削藩是导火线,吴王刘濞于是联合其他诸侯六国发起了叛乱。八王之乱是西晋初年发生的诸侯王叛乱的事情。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建立西晋之后也大肆分封司马式一族为王,和以往的分封制不同,此次分封以郡为国,诸侯王即是藩地王爷,又是郡的最高长官,司马炎的这次分封的诸侯王完全是国中国,诸侯王不仅拥有完全独立的军队,还是拥有独立的人事任免权,在封国,诸侯王可以随意任免自己的官员,而且封王的军队又是郡县的武力部队,西晋政权对郡县完全没有管辖权,而且最致命的是各个藩王可以随意出入藩地,这无疑为各个藩王结党营私提供了便利。

司马炎这一切的做法无非是想将全国都在司马氏的控制下,任何其他非司马族人都无法深入政权内部。司马炎本身能力将这漏洞百出的制度治理的妥妥的,因此在司马炎的治理下,西晋也相安无事。如果司马炎的接班人是个正常中庸之人,也还能按部就班的执行。关键是司马炎的继承者司马衷是个白痴,凭他的智商,完全无能力治理整个国家,因此司马衷一上位,拥有强大军队支持的诸侯王开始蠢蠢欲动。

并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又是个不安分的人,在成为皇后后,因自己没有儿子怕以后当不上太后,对当时的太子司马遹有废除之意,于是制造起了一系列的宫廷争端。在外因内扰的情况下,爆发了八王之乱。为什么两者最终结局不同七国之乱,从爆发到平定,只用了三个月,七国之乱之后,汉朝皇权得到了完全集中,至此汉朝再无内政之忧,这为汉武帝以后的对外讨伐匈奴打下了政治基础。

八王之乱,从爆发到平息,维持了十六年,八王之乱之后,社会影响严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且西晋政权不稳,最终导致亡国,更致命的是外族政权趁机进攻中原,导致此后近三百年的全国动乱,中国由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都是诸侯国的叛乱,为啥最终结局不一样呢。原因有很多:1、爆发契机不同。七王之乱爆发时,汉朝已经建国近50年,这50年中除了白登之围这种大规模战争,此后再也无大规模的战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汉朝国力雄厚。

而八王之乱在国祚传至第二代时就已经爆发,西晋统一全国不久,完全没有实力也没有准备防止大规模的叛乱。2、对诸侯国的态度不同。汉朝和西晋都是分封制的实施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对诸侯王的态度不同。汉朝政权传递几代之后,早已看到了分封制的弊端,对诸侯王的削藩早已有准备,在文帝时期就已经开始在商量对策,只不过由于时机不成熟,所以没有不规模的执行。

到景帝时,景帝也有主动削藩之心,七国之乱只不过相当于将计划提前。而西晋的分封制完完全全是一项国策在执行,全国的郡县都是诸侯国的领地,西晋政权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过要削藩。3、诸侯国实力不同。西汉的诸侯国有能力抵抗中央政府吗?完全没有,哪怕是实力最强大,准备最充分的吴国,爆发时举全国之力,从14岁到62岁的男丁全部聚合,也才20万人,而其中有多少有战斗力,想想便得知。

而汉朝政府军常年都是处于备战状态。因此战斗力可想而知。而西晋时期,由于司马炎的决策,西晋政权没有自己的政府军,全国防守全靠藩王的私人部队,而现在各个藩王都怀有二心,因此全国被折腾的一篇狼藉。4、中央政府的稳固性不同。西汉的七国之乱,说到底还是普通的作乱,只要西汉政权本身是牢固的,再加上指挥者指挥得到,平叛只是时间问题。

西汉时期七王之乱中,梁王刘武为何力挺汉景帝? ?

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是一次西汉诸侯国的叛乱。景帝刘启即位后,于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刘启采用了晁错的《削藩策》,旨在削弱诸侯王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在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后,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叛乱。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雄师  天将  必看  七王  SL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