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射击、投弹、爆破、土工作业和刺杀,统称步兵“五大技术”,是解放军在历次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基础,长期以来得到军队上下的高度重视。其中土工作业是解放军最传统的拿手好戏,也是解放军最基本的看家本领,分为掩体构筑,堑壕、交通壕构筑,近迫作业,防步兵、防坦克障碍构筑,连排班阵地设置,火力点修筑、坑道联通,前沿阵地铁丝网拉设等等。

由于当时解放军严重缺乏工兵机械,因此大多数土工作业是使用工兵锹来完成的,当时身背工兵铲的解放军战士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的象征。目前,我国的工兵锹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它比民用铁锹更加轻便、结实和锋利。工兵锹使用热处理工艺淬火,硬度极高,能够轻易斩断直径4毫米的粗铁丝。所以工兵锹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非常锋利的刃面,工兵锹的一侧刃为刀,手臂一样粗的树干,都可以一铲斩为两截。

由此可见工兵锹的巨大威力。工兵锹除了能够进行土工作业工具,还是近战格斗的利器,非常适合在狭小空间的近战肉搏。在战斗中,如果在堑壕和工事内遭遇敌人,拼刺刀的话,辗转腾挪很不方便,而工兵锹因为短小精悍威力大,给敌人直接开膛破肚,削掉半个脑袋,也轻而易举,从而成为步兵近战的大杀器。使用工兵锹作为近战武器而大规模推广,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军队,当时德军认为使用上了刺刀的步枪在近战时施展不开,无法全力搏斗,而且刺刀很容易卡在敌人身体里,贻误了战机。

而工兵锹的劈砍则更加凶猛,所以一战德军在进行堑壕战争夺时,就很喜欢使用工工兵锹。德国军队甚至还专门编写了一部《工兵锹格斗教程》,用于士兵的近战格斗训练。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红军的战士们也特喜欢使用工兵锹作为近战格斗的武器,现在的俄罗斯军队也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俄罗斯特种部队在近战格斗中,有九成士兵使用的都是工兵铲。

近几年在俄罗斯或中国举行的“侦察兵大师”国际竞赛中,在个人射击环节,规则允许每名侦察兵使用自己挑选的一样任何武器参赛,参赛选手可以使用狙击步枪、自动步枪,也可以使用机枪或大口径反器材步枪。所有参赛侦察兵选手还要完成一系列规定的比赛项目,其中就包括匕首投掷和工兵铲的投掷。此外,工兵锹还是我军的万能作战工具和生活工具,工兵锹号称能种地,会盖房,可挖坑,排地雷,砍树,劈柴,炒菜做饭,煎鸡蛋,甚至能切出细细的土豆丝。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付坦克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

1943年7月8日,库尔斯克会战最激烈的时刻,瓦图京大将秘密调动近卫坦克第2军的一个坦克旅,以60辆T34坦克搭载着两个步兵营,从隐蔽处的一片密林出发,直扑别尔格罗德--奥博杨公路后方,试图一举摧毁党卫第2装甲军的后方辎重基地和补给线。德国人未能发现这支突击部队的存在,豪塞尔装甲军眼见就要面临灭顶之灾,因为没有补给的装甲部队很快就会失去战斗力。

(武装党卫军豪塞尔)关键时刻,负责战地侦察的德国空军第八航空军的迈尔上尉,在低飞巡逻时发觉了苏军坦克分队的存在,也意识到这支突击队对党卫第2装甲军侧翼形成的严重威胁,遂立即呼叫第9对地支援联队第4大队紧急起飞。这个大队部署在在几十公里外的米高扬诺夫卡机场,他们拥有一种崭新的武器:亨克尔Hs-129对地攻击机,德国人称其为“坦克破坏者”,二战研究者也称为“坦克开罐器”。

这种新型飞机是后二战时代“强击机”的雏型,它的机身上覆盖着装甲,装备两挺MG-17型7.92毫米机枪,可以挂载4枚50公斤的穿甲炸弹,最致命的是安装了一门30毫米加农炮(甚至还有75毫米口径型号的)。Hs-129对地攻击机亨克尔公司在整个二战期间总共生产了849架,第一批68架赶在“堡垒行动”之前交付给第八航空军,并且全部装备了这个第4大队。

(苏军坦克分队)实际上,德国人的这个发明就是一门“飞行反坦克炮”,在迈尔上尉的呼叫下,第一个中队的9架Hs-129很快到达战场上空,随即对苏军坦克发起攻击,这是战争历史上首次以空中力量单独打击一支相当规模的坦克部队,与之前战机对本方装甲兵的空中掩护不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未来强击机、攻击机的流行。

德军攻击机爬升后确认目标,然后开始低飞进场,以4机编队从苏军坦克的后方、侧方进行攻击,机载火炮猛烈开火,前一架Hs-129发射完炮弹飞离目标区时,第二架立刻跟进攻击,苏军坦克纷纷起火。协同作战的德鲁切尔少校Fw190大队则将苏军步兵炸得人仰马翻,用高爆弹迅速击毁了了苏军匆忙架起来的高射炮,德国空军的战机居然把一支步坦混编的苏军装甲支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DF17  上榜  大战  装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