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瓦剌后,杨善先是辗转腾挪,将也先派来探听虚实的下属搪塞并忽悠过去,使得瓦剌人不能辨明大明虚实。也先听说后,第二天亲自接见杨善,准备从他口中获取明朝君臣到底如何对待迎回英宗之事的态度。在和也先的会面中,杨善发挥了无与伦比的辩才,向也先辩解当年因入贡互市产生龃龉的明朝贺瓦剌关系的原因,把责任都推给王振和瓦剌一方的下级官吏,请求消除各自芥蒂,重新互市。

并在不经意间奉承夸奖了也先,称赞瓦剌贵族善待英宗是仁德之心、顺应天道,言称归国后将把也先等人的事迹告诉史官、写入史书、代代传颂。并肉麻地吹捧也先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中原自古以来都没有能够与之相比的人。只把瓦剌诸首领捧得飘飘然如成仙一般,稀里糊涂就答应了杨善将英宗返还明朝,两国达成和议的请求。八月初二,已经“北迤”一年的英宗终于获得自由,被也先放归返回。

杨善侍候着英宗一路兼程,八月十四抵达居庸关,回到大明国土。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土木堡之变周年,英宗和杨善一行从安定门入城,返回了阔别一年的京师。景泰帝弄巧成拙,没想到杨善居然真的把太上皇迎回来了,心中着实不爽,但是在表面上又不能表现出来,只能捏着鼻子忍了,并亲自在皇宫东安门外迎接哥哥的回归。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英宗和景泰帝见面时情景感人,兄弟间热泪盈眶,嘘寒问暖,互致问候,一派兄友弟恭场面。实际上兄弟俩内心中是个什么感受,那就不知道了。杨善依靠过人的辩才和出色的头脑,用一己之力将陷入敌营的英宗解救回来,确实立下大功,朝臣们都称赞其劳苦功高,将他和保卫国家的大功臣于谦相提并论,号称“论社稷功则于谦为首,论归太上皇功则杨善为最。

”杨善自己也认为将要获得朝廷厚赏,加官晋爵。但是景泰帝对于杨善的“功劳”却怎么也欣赏不来、甚至暗地里怨恨他多此一举,简直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于是在不得不加赏杨善“迎回太上皇之功”时,只是随意地将杨善官升一级,进位左都御史而已,其他财物赏赐就免了。后来在大臣们的坚持下,景泰帝才勉强于景泰二年(1451年)加授杨善太子太保,以为酬庸。

英宗南归后,被疑心作祟的景泰帝软禁于南宫居住、加派守卫、时刻提防、以免兄长卷土重来。英宗居住于南宫中,生活窘迫,形同囚徒,在惶恐不安中度过了七年多的软禁生涯。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病重,即将不起。之前他已经在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废黜英宗长子朱见濬的皇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新太子。

朱见济却无福承受,于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病夭,导致储位空虚。而景泰帝之后一直没有生出子嗣,所以大明储君也迟迟不能确立。至景泰八年,景泰帝病重不起,大明社稷一时间陷入了无人继承的境地。就在这关键时刻,以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前军都督府右都督张軏、司设监太监曹吉祥等为首的一帮有野心的臣子,为了夺取“拥立之功”,经过事先策划,最终决定铤而走险,迎在南宫的太上皇复位,从而实现飞黄腾达的目的。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晚,石亨、张軏、徐有贞等人率私兵千余人,自长安门直闯南宫,会合早有准备的英宗,簇拥着英宗登上准备好的御辇,直奔皇城奉天殿。一行人至东华门后,守门士卒见有人无故闯们便出声喝止,英宗亲自大声回应:“朕太上皇也!”于是士卒们不敢阻挡,英宗得以入东华门登奉天殿,进入殿内。曹吉祥则事先守候在奉天殿下,准备接应事宜,等早朝百官入宫朝拜时,令彼等拜伏于殿前,三呼万岁,一时间殿外钟鼓齐鸣,英宗端坐奉天殿御座之上,宣告重返阔别七年多的皇位。

这就是明代中期历史上著名的“夺门之变”。在这场密谋的政变中,太常寺卿许彬和左都御史杨善也有参与策划,但是因为年纪太大,所以没有冲在夺门第一线,而是暗地里为其他人出谋划策,促成大事。夺门之变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石亨、徐有贞等人冒险从南宫中接出英宗、直趋皇宫夺位以外,许彬和杨善之前的策划和居中联络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英宗复位后,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废景泰帝为郕王,软禁于西苑。之后在石亨、徐有贞的唆使下,英宗下诏逮捕并杀害了当年拥立景泰帝、保卫京师的功臣于谦、王文等景泰重臣,贬斥了内阁首辅陈循,以使得“夺门之变”师出有名。二月十九,已废为郕王的景泰帝在西苑不明不白的薨逝,英宗赐了个“戾”字恶谥给弟弟,称其为郕戾王。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兑换券  永久  归来  奇迹  天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