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弹芯又细又长,采用钨合金或贫铀合金制成,长径比达30:1。这支长箭初速超过1500米/秒,动能高达8兆焦以上,接触面小,由此产生的冲击力特别大。是现代反坦克的主力弹种。贫铀弹芯还具有自锐性和易燃性,杀伤力更是惊人。只是贫铀有放射性,对人体和环境不好,只有美国装备。二、破甲弹,HEAT(High-Explosive Anti-Tank)。

它是法师,速度不算快,动能也不高,穿深却很高。它有锥型中空装药,前面有金属药型罩。炸药爆炸时,在门罗效应下,药型罩压垮熔化,形成高温高速金属射流,前端速度可达到8000米/秒!金属射流在装甲表面形成几亿帕高压,就好像高压水枪切豆腐一样将装甲烧穿,射流和破片进入坦克内部四处飞溅。破甲弹穿深与药型罩直径成正比关系,大约是直径的五倍。

穿深还与炸高密切相关。炸高过高,射流能量分散,炸高过低,射流还没完全汇聚,只有不高不低,才能发挥最大威力。破甲弹适用面非常广,火箭筒、反坦克导弹等都是破甲弹,比如著名的RGP火箭筒、毒刺反坦克导弹等。三、碎甲弹,HESH(High Explosive Squash Head)。碎甲弹隔山打牛,就像战士一样,一拳下去震死你!它的弹头由软金属制成,内部有大量塑性炸药。

炮弹命中目标时,弹壳碎裂,塑性炸药像牛皮糖一样粘在装甲上。炸药引爆后,强大的冲击波透过装甲将内部崩碎,外面反倒损伤不大。碎甲弹是英国人发明的,最初用来打工事,后来发现反装甲效果也不错,于是便用来打坦克。但它只对老式均质装甲管用,等复合装甲普及后,碎甲弹就失去了作用。因为复合装甲有好几层,间隙装甲每层间还有缝隙。

坦克开火后,炮弹壳都哪里去了?难道又放回弹药箱了吗?

坦克开火后,炮弹壳根据不同的装填方式和火炮种类对弹壳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而且炮弹也有很多种,早期的坦克使用全金属药筒,在70年代 后,新型坦克炮因为口径加大,为减轻装填手的负担,普遍采用了半可燃药筒。这种炮弹只有底壳部分为金属,其他部分使用可燃的材料。在射击后余下的是不可燃的短底壳。坦克在射击之后,都会遇到弹壳处理问题。

在没有自动装填的坦克,射击后弹壳直接排出到坦克的里面,弹壳需要人工扔出坦克外面。当然,坦克内部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容纳射击后的弹壳,这些弹壳会堆积在坦克炮塔下面的车体内,数量一多就影响坦克操作了。所以,这种没有自动排壳装置的坦克,清理弹壳全靠人手扔出去。比如使用105坦克炮的,装填手就要面对这种全尺寸的药筒发愁,对于那些半可燃药筒,即使弹壳尺寸小很多,但是因为还有一根很长的传火管在里面戳着,在坦克里面也十分占位置,对装填手工作有影响。

对于有自动装填的坦克来说,弹壳积压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以俄制125坦克炮为例,125坦克炮为分装式,这种自动装弹机为转盘内存放22发炮弹,炮弹前部和后面部分分上下两层。装填时先后推送前后部入膛。在火炮发射后,排出的弹壳会被一个弹壳收集器接住,随后收集器在下一发弹装填时把弹壳通过炮塔顶一个排壳口抛出车外。

中国的坦克也装备这种类型自动装弹机。不过同样装备自动装弹机的一些坦克,也没有使用弹壳自动外抛装置。因为这种装置比较适合盘式装弹机,那种类似勒克莱尔的自动装弹机没法采用这种独立的弹壳收集器,上抛通道跟自动自动装弹机位置冲突。不过由于采用自动装填,省掉一个人,坦克内部的弹壳如果不是太多,不影响乘员的操作。

如果把子弹放在管径合适的铁管里,用锤敲击子弹底部,那么子弹会沿着铁管发射出去么?为什么?

撞击底火、药室气体、密闭空间,满足子弹发射的三要素,因此,从理论上讲,这样做是可以保证弹头发射出去的。前提是子弹底火和发射药均没有受潮,铁管内壁光滑,且符合强度要求。其实,子弹的发射原理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复杂。子弹既然被放在管径合适的铁管里,就相当于子弹完成输弹上膛,处于待发射状态;管径合适,说明子弹与铁管内壁贴合紧密,符合枪膛内部的气密性要求。

用锤敲击子弹底部,此时铁锤充当了枪闩及撞针,底火在撞击作用下必然发生爆炸,之后引燃弹壳内的发射药,从而产生大量药室气体。在密闭空间内急剧膨胀的药室气体,必然推动弹头在铁管内完成脱壳及向前运动,从而形成一次完整的子弹发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子弹能否正常发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铁管的强度是否达标,必须采用高强度的无缝钢管,否则极易发生炸膛现象。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弹弹  攻略  副本  外壳  风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