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吗?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周公尽心尽意辅佐成王,管理国家大事,可是他的三哥管叔、弟弟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篡夺王位啦。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了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听了也怀疑起来。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辅佐他的叔父有点信不过。周公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他绝对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被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内部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亲自率领大军东征。

这时候有几个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动,周公下令给太公望,授权给他,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有太公望征讨。这样,由太公望控制了东方,他自己全力对付武庚。费了三年的时间,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管叔(周公的三哥)一看武庚失败,自己觉得没有脸面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自杀了。

周公平定了叛乱,把霍叔(他的八弟)革了职,对蔡叔(他的五弟)办了一个充军的罪。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东部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边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商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

这就是史称“三监之乱”。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总算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他还制定了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满20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50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第二年,周平王被迫向东迁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历史上称之为“东周”。

兵家必争之地幽云十六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幽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燕云十六州”。“燕云”这一名称最早现于《宋史-地理志》,燕云十六州包括今北京、天津全境、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等广大地区,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具体有:——幽州(又称燕州,今北京市)——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蓟州(今河北蓟县)——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涿州(今河北涿州)——妫州(读:gui,今河北怀来)——蔚州(读:yu,今河北蔚县)——武州(今河北张家口宣化区)——新州(今河北涿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

燕云十六州所在地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原农耕汉族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天然屏障。由于处在边境地区,故其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天然屏障,将导致中原王朝直接暴露在北方草原民族的铁蹄之下。故自秦始皇时起,即对这一地区非常重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亦是如此。

公元936年,时任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反叛,不久其即被后唐大军兵围太原,就在战争处于胶着之际,石敬瑭被迫向契丹求援。时年九月,契丹军南下解了石敬瑭之围,并帮助其击败后唐军。所谓无利不起早!契丹亦是如此。灭掉后唐后,石敬瑭自立为帝,作为对自己恩人契丹的回报,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这一重要战略屏障献于契丹,并每年向契丹称臣纳贡,光布匹就达30万。

除此之外,为表忠心,石敬瑭竟认比自己小十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而自己则成了被后世贻笑千载的的“儿皇帝”。(后人绘石敬瑭向辽太宗跪拜)由于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献给了契丹,使得中原王朝丧失了抵抗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保护屏障,亦使辽国的疆域直接扩展到长城沿线,给后世中原王朝埋下了巨大隐患,尤其是北宋,造成北宋政权深受北方游牧民族威胁长达二百余年。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之志  地灭星  特赦  三国  成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