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也用的很多,主要用于宫殿金顶群之上。布达拉宫的设计建造均保存了公元7世纪以来的风格,各宫殿的修建都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使整座宫寺布局十分协调完整,在美学上达到建筑史上的巅峰,创造了一项世界土木建筑工程史上令人惊叹的天才杰作。布宫的坚固程度让人吃惊,首先是坚实的地基,无数的用方块石头垒起地垄墙,给布宫支起了坚实的框架。

其次是宫墙的精妙设计,深入岩层的墙基最厚达五米以上,宫墙往上逐渐收缩,到宫顶时墙厚仅有一米。再次是墙体内注入铁汁,据文献记载,为确保布宫的坚实永固,其部分墙体的夹层内注入了铁汁。最后就是墙体使用白玛草,大大减轻了墙体的重量。这些措施都构成了布宫坚如磐石的基础,设计思想也让人惊叹。布宫中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是布宫最晚的建筑,1936年建成。

布宫的重建持续了近三百年,才有了现在的面貌。2017年,布宫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修缮工作。修缮后的布宫焕然一新,看起来非常的庄严雄伟。总之,布达拉宫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在红山宫被毁之后,布达拉宫的重建工作持续了近三百年,直到83年前才最终定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拉萨目睹一下这一建筑史上的奇迹,不要忘记参观它的悬空厕所哦。

你知道布达拉宫是怎么建造的吗?有怎样的故事?

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

1988—1994年再次大规模修缮。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国务院列其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其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11月1日起至2019年3月15日,布达拉宫实行免费参观。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据史料记载,红山内外围城三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布达拉宫东门外有松赞干布的跑马场。

当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毁灭之时,布达拉宫的大部分毁于战火。公元631年(藏历铁兔年)布达拉宫由吐蕃松赞干布兴建。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后因雷击和战乱遭严重破坏。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毁于战火,加上雷击等自然灾害,布达拉宫的规模日益缩小,甚至一度被纳入大昭寺,作为其分支机构进行管理。

泸定桥13根铁链一万多个铁环40吨,在三百年多前是如何建造的?

泸定桥又名大渡桥,是三百多年前康熙帝亲自命名并建造的,当年为建这座桥可费了老大劲了。提到泸定桥,大部分人可能第一印象就是红军在长征时,经历的那场惊心动魄的飞夺泸定桥之战,红军战士用非比寻常的勇气,夺取了泸定桥,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之前,这座屹立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而当初下令建造它的,正是清朝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建造这样一座桥呢?另外,泸定桥桥身上的13根铁链重达万斤,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古代,又是如何建造成功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回到三百年前,看一看泸定桥的前世今生。一座被康熙帝寄予厚望的大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远在四川与藏地接壤的打箭炉厅(今康定)营官昌侧集烈起兵叛乱,他借助控制藏区的和硕特蒙古部固始汗部分势力,意图在当地独霸一方。

消息传出,康熙帝果断派兵进行围剿,大军在次年正月到达打箭炉厅,历时半年,将该地区的动乱彻底平定,史称“西炉之役”。战后,为了防止该地区再次被土司兼并,同时也为了震慑藏区的和硕特蒙古部固始汗,为日后收复藏区做准备,康熙帝决定在此地重设宣慰司,以便稳定、维护当地局势和秩序。随着大军的撤去以及行政衙门的入住,该地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由于此地与藏区接壤,因此,藏、汉两族人民日常的交流也慢慢频繁起来。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团建  藏宝  寻宝  济南  定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