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曹操的专权跋扈,各位大臣敢露不敢言,而身为太医的吉平,却为了君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3.人应该懂得收敛,不要自作聪明。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寻找着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我们在一个集体中,总是希望得到领导的器重和重视,但是过于的自作聪明只能给自己招来不幸。比如杨修,祢衡等人。4.女性从来都不是“弱者”。

《三国演义》是男性为主的一部历史小说,能让观众记住名字的女性实在太少太少。读《三国演义》,发现本书中的一些女子在生死大义,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出的睿智,仁义和豁达,非常人所有,她们的出场皆在一回之中,所以称之为“昙花一现”,虽是一现,却美丽非凡。比如唐妃,徐庶之母,辛宪英,夏侯令之女,都是巾帼英雄。《三国演义》中是一部“大书”,可能读一生都不尽其智慧。

三国杨修之死带给我们现代人哪些启示呢?

《红楼梦》上有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多么好的道理,但有些人却认识不到,自以为读了两本书,就是学问,自以为写了一首好文章便是成功,殊不知这世界上最大的学问是世事洞明,最大的文章是人情练达。杨修之死,就死在了这两件事没有做好:他自恃有才,完全置领导尊严于不顾。人家送给曹操一盒酥,你自作聪明,说什么一人一口酥,你卖弄了聪明,酥是大家吃的,在领导心里的讨厌是你自己种下的。

第二表现的比领导聪明。曹操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你能看出来这是太阔了的意思?你以为别人看不出来,别人看出来,只是不说而已。还有曹操梦中杀人,领导杀就杀了,你又不能阻止,你跑出来指着那个被杀的卫士说什么“丞相没在梦里,你在梦里而已”,瞎说什么大实话?你让领导怎么想?第三随便揣摩领导的心思。曹操以鸡肋为号令,你就在哪儿说什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你话多,这是行军打仗,不是你卖弄聪明的时候,影响了军心,这个责任你能负担得了吗?瞎揣摩领导心思,你还乱讲话。

你不死谁死?其实三国这个时代有许多聪明人,诸葛亮、鲁肃、周瑜、荀彧、郭嘉,大家智商差不错,为什么有的人走得远,有的人早早就倒下了。除了天命(例如周瑜郭嘉命太短)信仰(荀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谁人情练达,看是洞明世事,诸葛亮让刘备三顾茅庐(至于有没有三顾茅庐,这个事是有争议的),看似高傲,但一出山在刘备面前严守臣子本分(一个鲜明对比,杨修在子嗣问题上站队曹植,刘备问诸葛亮该立刘封还是刘禅,刘备就说你这是的家事,把锅甩给了关羽),他从来不卖弄聪明,一生谨慎,所以他的位置做得最高,历史上名声最好。

三国时期说到底是否是士族与皇权的对抗?为什么?

尽管题主的问题不确切,但应该是一个好问题。在豹眼看来,不管三国时期从啥时候算起,但整个汉末三国时期,皇权已经不复存在,也就不再存在士族与皇权的对抗。在这个时期,本质上而言是士族之间的对抗。但汉末三国时期,士族又分为豪门士族和寒门士族。豪门士族与豪门士族之间的对抗,以及豪门士族与寒门士族的对抗,是这一时期的主流。

01豪门士族之间的对抗幽州刘虞、冀州袁绍、淮南袁术、荆州刘表、益州刘焉等等都是豪门士族,虽然有的诸侯势力还在维护着皇权的名义,但基本都是为了自己的地盘和实力。他们本身就是豪门士族,同时也依靠当地豪门士族的力量稳固自己的地位。特别是荆州牧刘表,就是典型的一例。汉室宗族刘表单骑赴任,利用荆州蒯氏、蔡氏等豪门士族,很快平定了荆州,得到了荆州之主的地位。

荆州的豪门士族为了自己家族的长久繁盛,既与主政者妥协、合作,又与之争斗,无非就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刘备入主益州、孙氏称霸江东,都是外来政权,但也必须依赖当地的豪门士族的支持,才得以站稳脚跟。在诸侯集团内部,豪门士族合作大于争斗;但在诸侯集团外部,争斗大于合作。比如孙吴,在其内部,顾氏、陆氏等宗族也存在矛盾,但却保持一致对外。

就是孙刘之间,存在联盟,但也存在利益的冲突。整体而言,豪门士族之间的利益争斗,是整个三国时期对抗的主流。02豪门士族与寒门士族的合作在汉末三国时期,存在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那就是寒门士族。但这一势力,与豪门士族相比,还是差距很大,没法与之抗衡。更多的情况是,寒门士族依附豪门士族发挥作用,刷一下存在感,以显示其实力。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王权  罪恶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