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寒门士族真正起到作用,大多是存在于曹魏集团内部,这与曹操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曹氏、夏侯氏都是豪门世家,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地位显赫的宦官,其父官居太尉。因曹腾是宦官,尽管地位显赫,但还是不受人尊敬,曹操依然有自卑的情节,仍被视为寒族。荀彧出身颍川荀氏也是豪门望族,但由于其父荀绲忌惮宦官,就让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

由于荀彧少有才名,才得以避免时人的讥议,但也是低人一等。袁绍、公孙瓒虽然都是出身豪门贵族,但由于是庶出,家庭地位很低,跟寒门士族没有很大的区别。同为兄弟的袁术就很瞧不起袁绍,彼此之间的争斗更为激烈。但袁绍因其才能受到父亲、叔父的厚爱,基本还是属于豪门士族的序列。曹操以爱惜人才著称,唯才是举。这个“才”主要是寒门士族,不论出身,只要是人才都被征召为官。

这也仅仅局限在寒门士族,普通百姓也几乎没有出仕的机会。像孙坚,就是寒门庶民,连寒门士族都不是。但借助于平定黄巾军起义,累积军功才逐步升迁为长沙太守,步入士族官宦序列。在刘备、孙权集团内部,也有寒门士族因为才能被举荐为官的情况,但相对较少。徐州糜竺、糜芳是富裕豪商,但不属于豪门士族,甚至不属于士族阶层。

但军阀混战需要钱粮,主政者也不能不把他们当回事,继而出仕为官。糜氏兄弟倾其所有赞助刘备,并把其妹嫁给刘备,也无非是想谋求官职,改变富而不贵的尴尬身份。没有官宦背景,只能被打土豪。刘备一入主益州,就娶了当地豪族吴懿之妹为妻,也是与豪门合作的现实考虑。虽然凭借军阀混战的机遇,寒门士族有真才实学的子弟,有了一线出人头地的机会,但多数还是积聚在曹魏集团,孙刘集团相对较少。

03豪门士族与寒门士族的对抗在孙刘集团内部,还称不上寒门与豪门的对抗。寒门士族几乎对豪门势力构不成威胁,寒门士族要想发展,必须依赖豪门士族。就算刘备、孙权这样的主政者还要依靠当地豪门士族的势力,其他寒门士族不依靠豪门士族,不说发展,就连立足也十分困难。但曹操集团的情况不同,打击豪强势力是曹操一向的主张,寒门士族势力庞大。

曹操麾下,战将如云、谋士如雨,与之不无关系。这成就了曹操的霸业,也给曹操势力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危害。之所以刘备、孙权集团能够组织起有效的力量对抗曹操,也是因为当地豪强士族惧怕曹操兼并以后,打他们的土豪。从汉末三国时期来看,主要是以曹操为代表的的寒门士族集团与刘备、孙权为代表的豪门士族之间的对抗。

尽管刘备、孙权出身寒门,但却是豪门新贵,代表了豪门士族的利益,而出身豪门士族的曹操,却代表着寒门士族的利益。04豪门士族与寒门士族的最终妥协曹操的唯才是举,收罗了大量寒门士族子弟为官,严重打击了豪门士族的势力,但也加剧了与豪门士族势力的矛盾。曹魏集团内部屡屡出现叛乱,与之不无关系。魏文帝曹丕称帝后,接受了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于黄初元年(220年)制定了九品中正制。

这一制度的实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为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九品中正制也可以看做是,以曹魏代表的寒门士族集团对豪门士族集团的妥协。因此,汉末三国时期,汉室名存实亡,皇权已经不复存在。整个时期的对抗就是豪门士族之间为争权夺利以及豪门士族与寒门士族之间的对抗。

如果刘备临死前把皇权禅让给诸葛亮,三国的命运将会怎么样

这个问题假设得太有想象力了。首先刘备临死前不会禅位给诸葛亮。就算刘备愿意,诸葛亮也断然不会接受的。那就退一万步说吧!刘备强行禅位给诸葛亮了,三国的命运和轨迹,总体不会有大的改变。相反,蜀国会灭亡得更快。按道理说,诸葛亮的能力甩后主刘禅几条大街,那为什么蜀国还会灭亡得更快呢?太不可思议了吧!我们就来仔细分析。

理由如下:理由一:蜀国会进一步走向分裂,各派势力斗争越发激烈。刘备在世时,益州派和荆州派尚能基本维持平衡,也能勉强相安无事。若诸葛亮当皇帝,益州派断然不会服气。凭撒呀?刘备乃皇室宗亲,有汉室血统,统治益州还说得过去。以李炎为代表的刘璋旧臣,本来就不服诸葛亮。更何况诸葛亮是要当皇帝,益州派一定会同仇敌忾,矛头对准荆州派,对准诸葛亮。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王权  罪恶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