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后来郭嘉英年早逝,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大败而回北方的曹操痛哭郭嘉:“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有郭奉孝在,使孤必不至此!”确实郭嘉多谋善断,堪称三国奇才。郭嘉极富战略眼光。郭嘉很有断人之明。曹操不安询问郭嘉。因为在大事上郭嘉分析透彻,因此曹操说“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可见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比如说关羽被斩,张飞被S,郭嘉早逝,孙策被刺……庞统殒身落凤坡、刘备逝世白帝城、诸葛星落五丈原……最令人惋惜的三个人,庞统、郭嘉、孙策。

三国中郭嘉比诸葛亮优秀吗?

可能受《三国演义》影响,很多人觉得诸葛亮和郭嘉都是军师,但是实际上两个人并非同类型的人才,很难说谁更优秀。曹操因为戏志才死后没有可以商量大事的人,“莫可与计事者”,因此问荀彧“谁可以继之”,荀彧推荐了郭嘉。曹操和郭嘉会面以后谈论了天下之事,认为郭嘉可以助自己成大业,因此任命他为司空军祭酒,陪伴身边参谋军机事务。

郭嘉在曹操账下时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像灭吕布、败刘备、和袁绍决战、平定河北等战事都有他身影。因为在大事上郭嘉分析透彻,因此曹操说“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可见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赤壁战败以后,曹操也说如果郭嘉还在,不至于有此大败。而诸葛亮则和《三国演义》中不同,虽然他也帮刘备出谋划策,像提出《隆中对》,在当阳之败以后提出和孙权联合等,不过更多的是直接参与具体的工作。

刘备夺取荆州以后,诸葛亮就负责管理零陵、桂阳、长沙等地。刘备取得益州以后,诸葛亮又被任命为军师将军,在刘备不在时代为署理事务。在这一点上,他和荀彧的工作倒有些相似。而在刘备去世以后,蜀中人才凋零,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总领朝政,掌管蜀汉一切军政事务,还要亲自带兵出征,其工作相当于曹操当年所做的,和郭嘉定位也不相同所以说郭嘉和诸葛亮两个人都是优秀的人才,但是各自侧重的方向不同,很难说谁更优秀一点。

刘备失了法正,曹操失了郭嘉,孙权失了周瑜,哪个更可惜?

这三个人不在一个挡次上。法正在刘备那里,只是一个参军,无论官职还是爵位都不在前面,在刘备军中,属于中偏前的位子。郭嘉是曹操看重的一位高参,年青有为,出谋划策深得曹操信任。但曹操身边谋士如林,高人很多,郭嘉虽失,对曹操影响不大。惟周瑜耳。东吴的大都督,孙策的心腹,孙权的重臣。之所谓: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在江东不可缺失也。

如果郭嘉、庞统、周瑜不早亡,你认为三国当中谁能最后统一中国?

假使这三人不早亡与历史的发展轨迹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只不过凭添了些变数。可能会演绎出三分争战更加壮阔奇丽的战争场面,也可能显示出更引人入胜的妙计奇谋供后人品味。凭一人之力,谁也改变不了历史的进程,这是大势所趋。连诸葛亮都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士的作用成于一时,很难长盛不衰。郭嘉怎预见不到曹操的淯水之败,使曹儿子、侄子、勇士典韦俱战死?庞统也算不到入川的风险就是自已。

周瑜也想不到好朋友孙策会死于刺客之手。不能迷信谋士的作用,一国之兴衰关键在于人君的作用。三国鼎立关键三个人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皆人杰,他们于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开疆僻土,攻城掠地,百战沙场,才得以成就了鼎足之势。谋士虽有奇谋还需采纳践行,方能成功。君主的抱负、胸怀、识人、用人、纳柬、审时度势,决断直接决定了事业的成败。

历代打天下皆英主,后代大都庸才,才使江河每况愈下,最终灭亡。这其中各代均不乏奇士,即使有建树也不被采纳重用。很多时侯这些忠臣良将不是被杀就是被贬,倒成了王朝覆灭的牺牲品。微子、箕子、吴起、乐毅、白起、李牧、韩信、商鞅、贾谊等作用如何?还不是用在一时,作用也是盛于一时。荀彧、崔琰不是也被曹操所杀,陆逊不是也被孙权逼死了吗?刘备不是也愧杀了刘封吗?谁也难料郭嘉、庞统、周瑜不早亡后的下场。

三国演义里空城计若把司马懿换成郭嘉,诸葛亮是不是就要被生擒了?

有时候,有些人,作为参谋、谋士,为主帅多谋善断是一回事,但自己亲自统兵作战,有可能会是另一回事。郭嘉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为曹操出谋划策,确实有很多精彩,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郭嘉极富战略眼光。在官渡之战前,面对袁绍强大,曹操弱小的局面,曹操及众属都心里没底,战与不战,甚是忧虑。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郭嘉  打仗  古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