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与荀彧等人及时分析敌我形势,在荀彧四胜四败论的基础上,结合曹操与袁绍两方在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提出了十胜十败论,极大地鼔舞了曹操的必胜之心。刘备来投,程昱等人劝曹操杀刘备,以绝后患。郭嘉则认为现今曹操正是招贤纳士用人之际,刘备有英雄仁德之名,在穷途末路来投靠而被曹操杀害,这就会让曹操背上杀害贤士的恶名。

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声望,很不利曹操的事业。但他主张软禁刘备,却未被曹操采纳,终致刘备见机逃脱曹操控制,终成大患。郭嘉很有断人之明。郭嘉初侍袁绍,觉得袁绍虽礼贤下士,却不会正确使用人才;做事犹柔寡断,跟随他难建称王称霸的大业,就离开袁绍,后来在荀彧的举荐下,加入了曹操阵营,觉得曹操才是他要找的真正主人。

刘备逃出曹操控制,在徐州成了势力。曹操要同袁绍开战,想先消灭后患刘备,又怕袁绍偷袭许都。郭嘉就说:“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官渡之战在即,袁曹两军对峙,这时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说孙策要趁曹操对抗袁绍之际,发兵偷袭许都。

曹操不安询问郭嘉。郭嘉就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和其父孙坚一样,做事轻率冒险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人,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抵抗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

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占领河北后,袁绍二子袁尚、袁熙北逃入乌桓。袁绍以前有恩于乌桓,如不乘势除灭二袁,打击乌桓,将后患无穷。曹操欲追击,却害怕南逃依附刘表的刘备偷袭许都。郭嘉就说:“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刘备虽想偷袭,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必不同意刘备偷袭。

”果然曹操大军出奇不意远征乌桓,大败乌桓军,斩单于塌顿,降服乌桓二十余万人口,从此消除北方之患,而南方刘备欲偷袭,果然被刘表劝止了。郭嘉善察战场形势。曹操东征吕布,围困下邳城大半年未下,士兵疲困,想撤军放弃。这时,郭嘉、荀攸却看出了胜机。他们力劝曹操不能前功尽弃,郭嘉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

曹操就打消撤围念头,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淹下邳,果然不久就攻克下邳,擒杀了吕布。袁绍官渡之战大败逃回河北不久就病死,很多人劝曹操乘胜追击,一举平定河北。但郭嘉和荀攸却反对马上进兵,他们认为袁绍虽败,河北军依然还有很大实力。如果马上进击,袁谭、袁尚必定联合对敌,河北就很难平定。如果缓迟进军,做出南攻刘表假像。

袁谭、袁尚一向不和,必然疏于防备,自相残杀。待他们打得疲惫不堪时,再突然进军,既得民心,又能迅速击溃二袁势力。曹操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果然二袁相争,两败俱伤,曹操趁机进兵,很快平定了河北。在《三国演义》中还增加了郭嘉遗计定辽东的内容,说是曹操大败乌桓后,袁尚、袁熙讨到辽东太守公孙康处。这时郭嘉在远征乌桓的路上,因水土不服发病而死,临死前给曹操留下一计,就是当袁尚、袁熙逃到辽东后,大兵压境,但不可急于进攻。

公孙康必然会斩二袁之首,献于曹操。曹操依计而行,果然不久公孙康斩杀二袁并降曹,使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兼领了辽东。不过史书未载定辽东之策为郭嘉所出。可惜后来郭嘉英年早逝,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大败而回北方的曹操痛哭郭嘉:“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有郭奉孝在,使孤必不至此!”确实郭嘉多谋善断,堪称三国奇才。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那么如果司马懿换成郭嘉,诸葛亮是不是就会被生擒了呢?情况也不尽然。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那是“近妖”的存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掐会算,智计殊绝,论智计谋略那绝对是无敌的存在,天下第一智者。能与诸葛亮对抗的,那就只有可称天下第二智者的司马懿了。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捉放曹,早让曹操闻风丧胆;三气周瑜、借荆州、取益州、鱼腹浦一堆乱石退陆逊、平五路安蜀汉、七擒七纵定南中,放眼天下谁可敌?司马懿正是深知诸葛亮智计冠绝,终生谨慎,百战百胜,面对空城计,才不得不撕撕想想,天上哪有那么巧的掉馅饼好事啊?因此怕中诸葛亮诡计,招致大败,才不得已退兵。

正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郭嘉才智虽不及司马懿,看事物却也是个由表及理之人,面对诸葛亮的威名,面对空城计,他也会考虑再三的。他断孙策必死于仇人之手,那是因为孙策新定江东,攻城掠地,杀人如麻,自然会结很多仇家;再加孙策酷似其父,自恃武勇,无所顾忌,爱冒险的秉性。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孙策的秉性,由此也决定了他的结局。

曹操远征乌桓,刘备不会偷袭许都,那是因为刘备依附刘表,偷袭行动决定于刘表,刘表是坐谈客,只顾荆州一亩三分地,真的野心不大,也不想骤然得罪曹操,打破自己的清谈环境。正因为郭嘉作为曹操的谋士,需要多方搜集与曹操对敌的各个对手情况,才能为曹操服务,他深解刘表为人,才推断出刘表必阻止刘备偷袭许都。如果郭嘉代替司马懿,郭嘉自然也会深知诸葛亮的情况,面对诸葛亮突如起来的空城计,郭嘉自然也会徘徊再三,其结局也不会比司马懿强多少

而后来的许许多多事例都证明,曹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始终把网罗人才当做比攻城略地更重要的根本之图,唯才是举,"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郭嘉  打仗  古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