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上有句俗话,叫做“金角银边草肚皮”。众所周知,围棋对局的胜负,最终决定于对局双方所围地域的多少。故此,为了能够抢在对手前面多围空,对局双方通常都会先行抢占棋子围空效率最高的四个角,然后再进驻棋子围空效率偏低的四条边,最终双方才会去争夺棋子围空效率最低的中腹。就齐、楚博弈的形势而论,郑国就是中腹。攻郑貌似是进取中原的快捷方式,但风险太高,代价太大,把握太小。

从地图上看,当时楚国对外扩张的两个桥头堡乃是申县和息县。偏北的申县扼守着南阳盆地的北口,出申县往北,经宛城、叶县突入中原,便可直逼郑国城下。而位于东南方向的息县则控制着楚国东出淮水的要道。如果从息县沿淮水东进,效仿当年周穆王东征淮夷那样将长淮一线收入版图,不但可以避开齐国的势力范围,迅速张大楚国,同时还能借势对中原腹地形成新月形的包围。

一句话,放弃北上,东出淮河才是楚国应该竭力经营的“角”和“边”。因此,在被迫与齐国达成召陵之盟的情况下,楚成王进行了最后一次北伐——将方城以北的许国降服,稳固了楚国的北大门。之后便调转方向,伐黄、灭英,沿淮河迅速向东推进。反观齐国,从齐桓公南下伐蔡而非伐楚的决策看,他对楚国的威胁似乎认识不足;相国管仲虽然看清了楚国对齐国霸权的挑战,但在对楚政策上又专主围堵而不能削弱、消耗楚国的有生力量(关于这一点,参看旧文《成也管仲,败也管仲—管仲做了什么?让桓公死后的齐国再未能称霸》)。

北宋“庆历增币”的发生,是否可以理解为澶渊之盟的失败,以及辽国的背信弃义?

这个算不上背信弃义,北宋又一次被讹诈了。时代变了、情况变了,不欺负你欺负谁,谁让你没骨气。辽国就是趁宋仁宗内外麻烦不断之际(主要是宋夏之战),赚钱而已。那么,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呢?南宋陆游在百年后提供了线索。(1)辽国为何要这么做,陆游的笔记是这么说的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如此记载:刘云符(刘六符)对兴宗说“幽云十六州”的百姓不愿意归属我们,必须要收人心呀。

兴宗问,怎么收?刘云符说:减税四五,百姓必归顺我们。兴宗又问:那国家怎么有这笔钱?刘云符说:我们调兵威胁要求他们割地,宋人一定会拿钱求和。拿这些钱减幽云赋税。后来,辽国减税二成。耶律洪基登位后要求再减赋税,耶律洪基将银绢二十万全部用于减赋,大收人心。由此,陆游说辽国灭亡前,幽云十六州百姓非常支持辽国。

由此,其感叹:岂可谓虏无人哉!(2)正史中的记载,北宋又一次“智慧”退兵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辽兴宗重熙十一年,耶律宗真派遣南院宣尉使肖英(契丹人萧特末)、翰林学士刘六符等人,与宋朝进行谈判。其一,讨还被后周夺取的瓦乔关以南的瀛洲、莫州(明日我们具体谈谈这一问题);其二,质问宋夏交兵;其三,违反辽宋盟约,在军事边境地区构筑营寨、增加军队。

辽国向宋国提出“晋阳旧附之区(北汉太原等十州、四十县),关南元割之县”全部划归辽国。最终,富弼作为肖英、刘六符的接伴使,探得了辽国的底线(真实目的),刘六符以“我也是燕人(河间人),表面服从异类其实我们才是一家呀。辽国强大,不要与他们为敌”。之后,富弼在和辽兴宗一阵聊天后,耶律宗真立刻被说服同意交岁币。

如果不幸被困在野外并且被凶悍的狼群包围了,只有两把冲锋枪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有一把冲锋枪就足够了,有报道称,有人在西藏探险时,被狼群包围时,点燃鞭炮狼群被吓跑。冲锋枪是杀人利器,有效射程200米,不要说狼,就是老虎都能打死。就按大的狼群30只,现在恐怕没有这么大的狼群,我军士兵的携弹量是400发。我们就按400发子弹计算,当狼靠近人20米时开枪,命中率几乎百分之百,如果蹲下平射的话,既使没有受过专训练命中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打死30只狼,枪法好的话,30颗子弹就够了,枪法差的60颗子弹足够了。打死30只狼剩余子弹300多发,人还是轻松能战胜狼的。以上只是理论分析,实际上可不是这样,有报道称,加拿大一个专门研究狼的科学家,只要人带上枪,狼闻到人和枪的的气味,几公里甚至10几公里的距离就会逃跑。为了靠近狼,研究狼,枪支反复用布擦,为的是去掉气味。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盟贡  手游  血盟  天龙八部  轩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