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铝弹丸的存在,那么有没有铝做的弹壳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铝质弹壳出现的并不比铝质弹丸晚。早在1890年,美国就开始使用铝来制造子弹壳的研究,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为了提高铝对子弹膛压的承受能力,即提高机械强度,将单质铝与金属锑混熔为铝锑合金,这样的合金可以承受509MPa的膛压作用,机械强度接近铜。

但是问题在于金属锑实在是太贵了,截止国庆长假前,期货锑的价格已经到了94000元/吨,比铜还贵,即便是制成铝锑合金价格也在70000~80000元/吨,所以用铝锑合金制造子弹壳是非常不现实的。因此人们最终还是将目光着落在价格稍微便宜的铝镁合金上,铝镁合金的特点是重量轻、比强度高、耐腐蚀、刚性好,非常适合用来制造子弹壳。

可以这么说:除了铜以外,最适合制造子弹壳的材料就是铝镁合金了(5454系列),它甚至可以用来制造坦克、装甲车的防弹装甲(5083系列)。可是铝镁合金仍然无法大量使用在子弹壳的制造上,因为所谓的“便宜”只是相对的,铝镁合金的市场价约为23元/千克,合金锭期货价格为18000~19000元/吨,这个价格可比重熔铝锭贵多了(单质铝)。

合金铝固然是一种很理想的子弹壳制造材料,但是高昂的价格制约它在子弹制造上的应用,所以子弹壳只能用价格只有几千块一吨的软质合金钢了。▼下图为打包待售的铝镁合金锭,铝镁合金是理想的子弹壳制造材料,但是价格过于昂贵,无法满足子弹制造的廉价要求,假设一发子弹的成本因使用铝镁合金而上升1块钱,倘若发生一场中等烈度的军事冲突的开支是非常吓人的,以30万发子弹造成一名士兵阵亡的弹药消耗来计算,如果冲突造成100人死亡,那么仅子弹一项的开支就增加了3个亿,这样的高成本显然是很难接受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铝是一种“万能金属”,在与其它金属熔和成合金铝以后是可以用来制造子弹壳的,但是价格过于昂贵,如果用来制造子弹壳,那么势必会造成子弹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所以只能用价格低廉的合金钢来制造子弹壳,而不是铝。第二、适合制造子弹壳的合金铝是铝锑合金以及铝镁合金,它们能像铜一样承受子弹的膛压,但是价格却接近20000元/吨,是合金钢价格却的3~4倍,过高的价格制约了合金铝在子弹制造上的使用。

知识延伸在上述中,我们通过价格的对比来阐述铝在子弹制造上的高成本,从而得出铝制造子弹壳的成本会高于合金钢3~4倍的结论,然而事实上用铝制造的子弹壳的使用成本可能要高出合金钢的10倍以上!这是因为子弹是一种一次性用品,它的价值只体现在士兵扣动扳机那一瞬间,之后不论是抛出枪外的弹壳还是飞向目标的弹丸,最终都会永远被丢弃。

而民用领域的铝就不同了,不管是单质铝还是合金铝,它们的制品都会使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它们的价值会随着使用时间而持续体现,即便报废了也可以回收重新冶炼,然后做成制品继续使用。所以子弹的制造材料应该选择复合性能要求的廉价材料,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将子弹的使用成本降至最低,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抛弃以后不心疼,很显然昂贵的铝以及合金铝并不符合这样的要求。

▼下图为正在从流水线上下线的一发9mm手枪子弹,它经过人工抽检以后就要进入下一个镀铜工艺,然后就成为一发黄灿灿的成品子弹了。很多读者看到黄灿灿的子弹时都以为子弹是铜做的,其实大部分子弹的主要材质为合金钢,其中用料最多的就是弹壳,现代战争中每打死一个敌人就需要消耗几十万发子弹,如果不用廉价的钢铁来制造,那么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承受如此高昂的战争开支。

炮弹上齿轮状的东西有何用?

炮弹头后面那个像齿轮的物体叫做“弹带”,是炮弹是的重要部件,由紫铜制成,有密封和自润功能。起到保护炮管内的膛线的作用和精确的将炮弹发射到更远的地方。我们都知道近现代的火炮的炮管内是有膛线的,它起到稳定炮弹的作用,也就是说:在膛线的束缚下,弹丸受发射药气体的推进“螺旋状”在炮管内向前,出炮口之后也是“螺旋状”飞行…炮弹在螺旋力的作用下飞行的会更加稳定。

但是,弹丸也是由优质钢制成,在与炮管膛线摩擦过程中由于是“硬碰硬”会严重的损伤膛线,膛线缺损之后就会造成弹丸出炮口后飞行不稳定的现象,也就不能准确的击中目标!更重要的是钢太硬了,起不到非常好的密封效果,会使发射药气体泄露,影响到弹丸的推力和初速度,这会使弹丸的发射距离显著的下降,特别是对加农炮这样的炮种,它要求的是炮口初速大和弹道平直。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弹弹  v8.3  外壳  版本  武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