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燕国为何一直不能强大?

自周武王把燕国这块地方封给周召公算起,到被秦国所灭(约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前222年。),存国800多年。在这8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燕国竟然没有太多的存在感:经济上,堪称领土广阔的燕国,在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方面不如其它六国;政治军事上,以尚武闻名的燕人竟然在中原争霸战争中声名不显。其中主要原因,应该是地理因素造成的。

1,因为燕国地处周朝的最北方,这里气候寒冷,发展农业的条件不如其它诸侯国,粮食产量不如其它诸侯国充足。粮食产量低导致人口规模小,兵源不足。要知道在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很消耗人口。人口资源不足是支撑不起频繁的战争的,燕国在人口这一块存在着很致命的短板。战国七雄,只有燕国、秦国人口不足。商鞅变法时,秦国为解决人口资源的不足,制定了“徕民”政策。

商鞅利用秦国地多人少的特点,对东方诸侯国发布“徕民”令:凡来秦国定居的,免费分给土地、房屋,给予赋税和徭役方面的诸多便利。吸引了大量的三晋人口移民秦国,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秦国有关中地区大量宜垦荒地,可以开发成良田,从而最终解决人口问题。燕国没有这种条件,人口问题始终解决不了。燕国兵力规模因此上不去,没有足够的兵力。

想北拒异族与南下争霸同时进行,明显是办不到的。2,毗邻北方的游牧民族。山戎、楼烦、东胡、匈奴这些异族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它们地处苦寒之地,正处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阶段。燕国的文明、富饶的资源对这些落后的游牧民族的吸引力可想而知。这些异族一有机会就发动战争,倾力南向,夺取各种资源。因此,燕国对异族的战争颇为频繁。

与中原诸侯国之间的混战不同 的是,燕国与异族的战争更加残酷,更加消耗国力。诸侯争霸,大家都是华夏族。胜利者对战败者的投降,往往会大度的接纳,这样可以快速的壮大自己的力量。并且战胜者夺取对方的土地和人口,能快速为自己补血,迅速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因此,胜利者会越打越强。燕国与异族的战争则不同,只有赔没有赚。

败了往往财产会沦为对方的战利品,人只有死亡或者做奴隶的命运。胜利了也没有什么收获,异族手里除了马匹、牛羊,得不到任何的战利品。3,赵国、齐国对人才的虹吸效应。我们现在都知道,人们希望自己生活得好一点,会选择经济发展更好的地方就业。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更有吸引力。赵国和齐国的农业、商业都比燕国发达。邯郸、临淄都是大都市,文化、生活水平很高;齐国还设置了稷下学宫,学术氛围浓厚。

燕国与赵国和齐国毗邻,国内人才往往会选择到赵国和齐国发展。燕国在燕昭王时期,对人才高度重视大力引进人才,剧辛、邹衍、乐毅等人都是这时来的燕国。在这些人才的帮助下,燕国着实雄起了一把。秦开带军队大败胡人,开辟了疆土。乐毅带兵南下险些灭掉齐国,齐王仓惶逃亡国外,齐国名将田单拼死抵抗才恢复了齐国。但是燕昭王去世后,乐毅就到赵国去了。

在秦灭六国以后,秦国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秦灭六国后,六国国君被迫做了亡国之君,或被杀,或被俘,还被活活饿死两个,总之,结局都不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在秦王嬴政的领导下,秦国用十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五百余年的诸侯割据的战乱局面结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君主制王朝秦朝,嬴政改称秦始皇。

秦灭六国,历时十年,自灭韩国开始,逐一灭掉赵、魏、楚、燕、齐,能够一举将六国灭掉,除了秦国在当时强横的兵力外,还得益于秦国所制定的相应策略。对于如何消灭六国,秦国的策略可以总结为十六个字,那就是“笼络燕齐,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正是在这种策略之下,配合着秦国强横的兵力,六国才逐一被秦国消灭。

面对秦国的兵锋所指,六国虽有抵抗,但最终亡国,而六国当时的国君,也因此成为亡国之君,但这六位国君,每个人的结局却不尽相同,除了战败被杀之外,还有两位昔日的君王,被活活饿死。秦灭韩之战,韩王安被软禁后处死秦灭韩是灭六国的第一战,在第一个消灭哪个国家这个问题上,秦国还曾有过争执,最终在丞相李斯的坚持下,韩国成为首个被灭的国家。

 1/8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手游  首秀进  七雄  神坛  珍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