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验痰法 肺痈病人咳吐的脓血浊痰腥臭,吐在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如《医学入门·肺痈痿》说:“肺痈……咳唾脓血腥臭,置之水中则沉。”《医灯续焰·肺痈脉证》谓:“凡人胸中隐隐痛,咳嗽有臭痰,吐在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3.验口味 肺痈病人吃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其腥。《寿世保元·肺痈》曾说:“用黄豆一粒,予病人口嚼,不觉豆之气味,是肺痈也。

”《张氏医通·肺痈》也说:“肺痈初起,疑似未真,生大豆绞浆饮之,不觉腥味,便为真候。”4.体征 可见舌下生细粒。《外科全生集·肺痈肺疽》曾载:“舌下生一粒如细豆者……且此一粒,患未成脓,定然色淡,患愈亦消,患笃其色紫黑。”迁延之慢性患者,还可见指甲紫而带弯,指端形如鼓槌。脓肿接近胸壁部位者,叩诊可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闻及湿啰音。

二、病证鉴别 1.肺痈与痰热蕴肺证 肺系其他疾患表现痰热蕴肺,热伤血络证候时,亦可见发热、咳嗽、胸痛、咯痰带血等症状,但一般痰热证为气分邪热动血伤络,病情较轻;肺痈则为瘀热蕴结成痈酿脓溃破,病情较重。在病理表现上有血热与血瘀的区别,临床特征亦有不同,前者咳吐黄稠脓痰、量多,夹有血色;肺痈则咯吐大量腥臭脓血痰。

若痰热蕴肺迁延失治,邪热进一步瘀阻肺络,也可发展形成肺痈。2.肺痈与风温 由于肺痈初期与风温极为类似,故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风温起病多急,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振寒,咯吐浊痰明显,喉中有腥味是肺痈的特点,风温经正确及时治疗后,多在气分而解,如经一周身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应进一步考虑肺痈的可能。

3.肺痈与肺痿 肺痈与肺痿都可以表现为吐浊唾带血,当注意区别。肺痿是以肺脏萎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衰弱疾患,起病缓,病程长,形体虚,多继发于其他疾病。肺痈是肺内形成痈肿脓疡的一种疾病,以邪实为主。两者一虚一实,当不难鉴别,正如《金匮要略心典·卷上》说:“肺痿、肺痈二证多同,惟胸中痛、脉滑数、唾脓血,则肺痈所独也。

比而论之,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为津烁而肺焦也;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溃也。故其脉有虚实不同,而其数则一也。”三、相关检查 血液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显著增加。痰液涂片革兰染色检查,痰培养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如为血源性肺脓肿,血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胸部Ⅹ线检查可见肺野大片浓密阴影,其中有脓腔及液平面,或见两肺多发性小脓肿。

【辨证】 一、辨证思路 肺痈总属实热之证,但需注意在肺痈的不同病期表现的病理特性有所不同。初起为风热侵袭肺卫;成痈期为热毒瘀结在肺,邪盛正实;溃脓期,大量腥臭脓痰排出后,因痰热久蕴,肺之气阴耗伤,表现虚实夹杂之候;恢复期则以阴伤气耗为主,或有余毒不净。二、类证鉴别 辨痰浊,区分不同的病期:发病初期,咯痰色白质黏,舌苔薄黄多为肺痈的初期;咳吐黄稠脓痰,气味腥臭,舌苔黄腻,多为成痈期;咳吐大量脓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提示为溃脓期。

三、证候 1.初期 症状: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黏沫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病机分析:风热初客,卫表不和,故见寒热表证,风热犯肺,肺气失于宣肃,而见咳嗽、呼吸不利;肺络阻滞则胸痛;邪热煎熬津液成痰,故咯痰黏白;风热上受,则口干鼻燥;风热在表,故苔薄黄,脉浮滑数。

2.成痈期 症状: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病机分析:邪热从表入里,热毒内盛,正邪交争,故壮热,振寒,汗出,烦躁;热毒壅肺,肺气上逆,肺络不和,则咳嗽,气急,胸痛;痰浊瘀热郁蒸成痈,则咯吐黄浊痰,喉中有腥味;热入血分,耗津伤液,故口干咽燥而渴不多饮;痰热内盛,故苔黄腻,脉滑数。

3.溃脓期 症状: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数实。病机分析:血败肉腐,痈脓内溃外泄,故陡然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热毒瘀结,肺损络伤,则咯血;脓毒蕴肺,肺脉瘀阻,肺气不利,则胸中烦满而痛,气喘;热毒内蒸,故身热,面赤,烦渴,苔黄腻,质红或绛,脉滑数或数实。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藏宝阁  攻沙  层爆  地图  东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