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张昭对战争的形势产生了误判,才使得他认为,孙权如果采取抵抗曹操的决策,那么会必败无疑。如果那样的话,东吴就会玉石俱焚,孙权和他的家族会陷入毁灭。与其那样,孙权还不如向曹操投降,还可以保全自己和家族。在曹操对外的战争中,一直都是采取恩威并用的手段。一方面曹操对那些敢于反抗他的势力,就采取大屠杀的政策。

在曹操的征战中,杀戮、屠城是家常便饭。而在另一方面,他对于那些主动投降他的势力也网开一面,予以优待。比如在和张绣的交战中,曹操失去了自己的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可当张绣来投降的时候,曹操依然不计前嫌,对张绣委以重任。在夺取荆州的时候,曹操对荆州那些投降的人员,都予以优待。对刘琮和他的部下,都大肆进行封赏。

这一切自然给张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如果孙权听从张昭的劝说,向曹操投降的话,他也自然会受到曹操的优待。最起码孙权的家族能够得到保全。如果那样的话,张昭也算是不负孙策的重托了。可是,张昭不但错误了估计了当时的军事形势,也对孙权的志向估计错误。不甘屈居人下的孙权,终究没有采纳他的投降建议。不过,虽然孙权对张昭的投降建议有意见,他还是认可张昭的忠心的。

孙权在日后的日子里,对张昭依然很敬重。三、张昭劝降是为东吴存续采取的权宜之计。其实,张昭向孙权提议投降,还有着另外的一层意思。那就是以投降为名,和曹操虚与委蛇,为自己的独立创造条件。这是因为,当时曹操的主要对手并不是孙权,而是刘备。与自己最大的对手,号称枭雄的刘备相比,曹操对孙权并没有多大的看重。他只是把孙权当成继承父兄基业的年轻人,想用政治手段来降服他。

在曹操南下荆州之前,就和孙权双方互相联姻,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夺取荆州后,在曹操军队当面的敌人,是江夏郡的刘琦和刘备的军队。至于说孙权的军队,曹操和他的手下都把它当成未来的盟军看待的。在当时,曹操的手下甚至预测说,孙权会主动出兵攻打刘备,来向曹操效忠,只有程昱抱有反对意见。正是对孙权动向的误判,埋下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祸根。

如果孙权在这个时候听从了张昭的劝告,投降曹操,并讨伐刘备的话,他的待遇不会比张绣的待遇差。而且曹操在解决刘备之后,暂时也没有能力解决孙权的势力。这样,孙权还是能够保持半独立的态势。在夷陵之战的时候,孙权也是投降了曹丕,但他依然保有自己的地盘、军队。如果孙权这次投降,能够保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使自己的势力维持原状,张昭的策略就完全成功了。

其实,孙权就算是接受张昭的投降建议,他的投降也会跟多年后投降曹丕的情形一样。在那次投降中,曹魏的使者邢贞到东吴时,稍微想摆摆架子,就被张昭大怒,要以武力威胁他。我们可以想见,孙权就算投降曹操,他和张昭也会想尽办法保有自己的独立。一旦曹操的军事压力减弱,他们还是要继续反叛的。四、张昭劝降失败的原因。无论张昭出于何种目的,他劝降孙权的举动还是失败了。

孙权不但没有采纳张昭的建议,反而认为张昭是出于自己眷顾家属的目的,来劝说字的。这让孙权和张昭之间产成了隔阂,也为两人日后的关系恶化埋下了伏笔。张昭劝降孙权的失败,主要的原因,是他对当时的形势、孙权的性格都做了错误的判断。在政治形势上,他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上大义的名分。自己作为一个名义上尊奉汉室的割据势力,没有对抗的借口。

在军事形势上,他认为曹操收编了荆州的水陆军,并打败了刘备,占据了长江上游的有利地位。如果曹操以优势兵力,沿长江顺流而下,水陆并进,东吴根本就无法抵抗。在外交上,张昭迷信和曹操的联姻关系,认为孙权能够利用这层关系,投靠曹操。从曹操优待张绣、刘琮的先例来看,孙权也会得到和他们相当的待遇。这样,最起码能够保住孙权家族的安全。

如果曹操无法立刻在解决刘备后再解决孙权,那么孙权还可以保持半独立的状态。得到喘息之机的孙权,还有可能东山再起。基于以上的判断,张昭才劝说孙权投降。可是,张昭以上的所有判断都是错误的,这也决定了他的决策也是错误的。曹操虽然有着朝廷大义的名义,可是这种大义的名义如果没有实力做后盾是根本没有作用的。只有曹操能够在战场上打败对手,这种大义才能发挥作用。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张昭张  场当  摆烂  全文  在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