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君说:这是一个“前顶后拽”的过程。在释放的一刹那自然而然就松了。上图就是弹射时前起落架与弹射器的关系(不太复杂)从后到前分别是:止动杆(飞机加力时与飞行甲板贴紧)、起落架(飞机起飞需要)、弹射器滑块(地上的凸起物)、前起落架挂钩。整个弹射起飞过程张紧、加力、地勤挥舞双臂、松脱、释放。虽然简单,但是技术含量那是相当地高滴~~~小滑块需要细心呵护。

。。看小哥的操作。。。战机在就位弹射时,需要地勤人员将止动杆挂上起落架,这样战机在推加力燃烧到挡板时就不会和弹射器滑块松脱致使弹射失败。“后拽”切断时机就是弹射主管按下按钮时---强行拽断,简单!粗暴!但是高科技(红色部分)的是下次还能使用。这时“前顶”工序启动,小滑块用强大的蒸汽力(未来将变成电的!)带着战机向前!向前!一直到脱力!滑块与起落架脱离也很简单,战机有了足够的速度时继续向前,滑块停下,起落架挂钩收起就OK啦。

战斗机带弹起飞,如果没有发射,能否可以带弹降落?降落有没有危险?

现在什么年代了?战斗机如果连带弹降落都做不到,谈什么先进性呢?并且现代导弹一个比一个贵,每一枚都是几十上百万美元,这要全扔了,那得多败家啊!即使美国这样的狗大户都败不起!看看这张照片,带着一个副油箱,6枚500公斤级激光制导炸弹,4枚中空空导弹、2枚近程格斗导弹降落的欧洲台风战斗机,这应该是放空了油箱,带着满负荷导弹降落的场景,三代机时代这样的降落已经稀疏平常了。

当年从二代机开始进入导弹时代,为了确保降落的安全性,各国不是万不得已,降落时将所有的炸弹抛弃后再降落。二代机时代追求速度越快战斗力越强,为了保证高速性,机翼普遍偏小,翼载荷本身就大,降落时速度也普遍偏大,再加上结构材料问题,带弹降落对飞机自身结构强度将是一个很大考验,因而在抛弃弹药降落是确保自身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过也有例外的,比如1971年强-5进行氢弹投掷试验,因挂架故障而无法投掷,试飞员杨国祥只能冒险带着氢弹返航,整个空军基地上万人员全部疏散,杨国祥驾驶强-5降落在无人的机场,虽然成功降落但也惊出了一身冷汗。但从三代机开始,能量机动理论被美国战斗机黑手党们提出来,战斗机动能与势能的快速转换,加强机动能力被重视,于是三代机的翅膀再次展开,更加注重亚音速的高机动性战斗,飞机的失速速度降低了一个档次,降落时速度降低了不少;再加上飞机的结构材料强度大幅度增强,以及重要部位零部件钛合金材料的应用,这种此消彼长之下,战机降落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如果现代战斗机还不具备带弹返回能力,那么战斗机设计人员完全可以拉出去枪毙十分钟,造的什么玩意?要知道海湾战争后,空战模式已经发生了颠覆式变化,精确制导炸弹、导弹被普及,这些玩意可是很贵的,动辄几十上百万美元,那里还允许你这样挥霍,即使是美国也挥霍不起!三代机开始战斗机的带弹返回能力已经完全不存在问题,唯一的问题是战斗机降落时的重量限制,只要不超过这个最大降落重量,带多少导弹降落都不存在问题,而且如果战斗机降落超重,飞行员的第一选择也是放油,实在再超重了,该丢导弹还得丢!不过,相比较之下,航母舰载机在这方面就差一些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航母跑道太短,起降要求较高,这可是刀尖上的舞蹈游戏,在降落过程中战斗机必须以更高的速度降落,美国要求舰载机必须在300公里时速下,具备1.5G姿态调整能力下降,一旦尾钩挂拦阻索失败,则要利用仅有的100多米跑道二次复飞(还必须保证二次降落的油量),携带过重的炸弹、导弹会影响到低速复飞的机动性能。

甚至美军在起飞过程中也有要求,如果飞行员起飞后动能不足有失速的危险,要即可抛掉导弹为飞机降低负荷,以免失速坠海!另一方面,舰载机的降落重量还受拦阻索性能的限制,即便如此美国、俄罗斯已经多次发生拦阻索断裂事故,因此对于舰载机来说,一般除了空空导弹这种较轻的,或者价格特别昂贵的除外,其他的航空炸弹这种就尽量少带回来了。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boss  弹弹  猛兽  钢铁  飞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