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大怒,恐吓唐雎道:“你听说过天子发怒什么样子吗?”唐雎毫不退缩:“我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如果生气了,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此时的唐雎,竟然敢于针锋相对:“大王听说过老百姓发怒什么样子吗?”秦王十分不屑:“老百姓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板,拿自己的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凛然道:“那是庸夫发怒的样子,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的样子。

专诸刺杀王僚的时候,彗星袭月;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虹贯日;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仓鹰在殿上飞翔。这三个人,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今天,我将效法他们,做第四人。如果老百姓一定要发怒,倒在地上虽然只有两具尸体,血流不过五步,但是天下的人都要披麻戴孝,今天就是这个样子!”说罢,唐雎挺剑而起!秦王吓傻了,连连谢罪:“先生别生气,事情没有那么严重,现在我明白了,小小的安陵存活至今,完全是因为有先生您啊!”唐雎出使,果然不辱使命,既维护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又保全了领土。

春秋五霸是怎么变成战国七雄的?

我们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放在一起来说这段历史。是因为他们是从周到秦的过度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历史特征。周武王分封天下时,自己只留下了千里左右的直辖地。其余的土地都分给了诸侯国,大概有70多个诸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镐京迁都洛阳,放弃了直辖地,就更加没有约束诸侯的实力,无法号令天下;天下诸侯开始不断吞并;不在定期上贡周室,周室成为名义上的宗主。

春秋时期,虽然各国不断吞并土地,战争不断却依然奉行周礼。各强国在吞并别国土地的同时,依然在乎舆论;在乎周室给的名分“伯”春秋初期,齐国由于齐恒公的大度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慧眼识管仲”。齐恒公原来叫公子小白,在父亲去世后和哥哥公子纠争夺王位,当时跟着小白的是管仲的好朋友鲍叔牙;而管仲跟着公子纠。为了夺得王位管仲箭射公子小白,却没有射死他。

后来小白做了老板,鲍叔牙推荐管仲。老板信任鲍叔牙,拜管仲为相;才有了后来的齐国会盟天下诸侯,周天子分封为“伯”,号令天下。齐国是第一个称霸的,后来的楚,秦等强大后都是会盟天下称霸诸侯。而春秋到战国的转折在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周天子分封赵,韩,魏而失去了周天子唯一一点礼仪。从此天下诸侯不再顾及周天子,所谓战国七雄是当时比较强大的7个国家。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其中纵横家可分为“纵家”与“横家”,纵家代表人物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因为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横家”代表人物张仪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使六国皆臣服于秦。

纵横家们反复无常,事无定主,各国或相约合纵拒秦抗齐,或背盟横强秦楚。乱世之中,合纵连横真的有意义吗?一、纵者合弱,横者事强据《韩非子》记载:“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在乱世之争中,只有强的国家才有发言权,而在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但双方都没有以一己之力征服诸国的能力,因此“朝秦暮楚”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为横强策略提供舞台。

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弱国积极投奔强国,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大国也欢迎小国前来附庸,以此壮大自己的声势。虽有秦、齐两座大山压着,但其余五国也不甘示弱,为求自保,在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中,五国之间也多有合纵盟约,以此抗秦拒齐。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在秦、齐还不是强大到足以与天下为敌的时候,合纵盟约还是很好用的,因为五国结盟,其势气还不是秦、齐其中一国能够抵抗的。

二、搅动乱世,唯我纵横有人说,从春秋开始,这天下乱世,便是鬼谷子先生一手布的局,为何?放眼望去,庞涓、孙膑、张仪、苏秦、等名动一时的国之栋梁,都是自鬼谷而出,他们代表的纵家与横家互相攻讦诘难,既是和平统一的推动者,又是搅动乱世的破坏者。或许在鬼谷子眼里,春秋战国只是一盘棋,他既持白子,又捏黑子;既是对弈人,也是观棋者,天下纷争与自己何干?图的不过是摆弄人心,操纵生死之快感。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之怒  战国  不见不散  合区  直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