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刘备听取了法正的建议,开始出兵汉中,不过在汉中之战的前期,刘备集团的用兵,一直不怎么顺利!刘备先是让张飞、马超、雷铜、吴兰等人攻打下辩,结果被曹洪、曹休、曹真击退。后来刘备又让张飞屯兵固山,做出要截断曹洪后路的样子,结果被曹休识破计谋,蜀军被打得大败,雷铜、吴兰等人战死,马超、张飞败退。之后刘备又让陈式去攻打马鸣阁道,打算切断汉中与许都的联系,结果蜀军被徐晃击败,死伤惨重。

见手下人均不是曹军的对手,刘备无奈,只能亲自领兵上阵!见刘备亲自动手了,曹操那边也没闲着,也亲自率军赶往前线,不过曹操走到长安就停住了步伐,并没有进驻汉中,因为曹操知道,阳平关易守难攻,只要夏侯渊坚守,刘备根本打不进去,所以曹操只需要呆在长安助阵即可!事实也正如曹操所料,面对坚守不出的夏侯渊,刘备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屡次强攻都没啥效果,反而是损兵折将。

期间,刘备让诸葛亮继续增援,结果诸葛亮对此战产生了怀疑,在考虑到底要不要继续增援,可见在诸葛亮看来,此战的胜率并不是很大,因为阳平关确实难打!阳平关这个局面,和后来的夷陵之战其实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易守难攻,都是守军坚守不出,吴军那边的名将是陆逊,曾帮助吕蒙偷袭荆州,曹军那边的名将是夏侯渊张郃,夏侯渊被评价为虎步关右,曾击败马超,张郃乃是五子良将之一,军事能力也是非常强。

站在观众的角度来看,刘备确实没办法攻破阳平关,没办法杀进汉中,但法正却给此战带来了巨变!在法正看来,既然阳平关打不下来,那么为何一定要坚持鏖战阳平关呢?何不换个地方进行突破呢?于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刘备放弃了强攻阳平关,直接绕道杀向了阳平关的后方,来到了定军山。而夏侯渊见刘备绕到了阳平关的后方,也被迫率军前来抵挡,最终被法正略施小计,轻松击败!《三国志》: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

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夏侯渊和张郃来到定军山下,修筑围城,准备阻挡刘备。法正识破了二人的用兵破绽,直接让刘备强攻张郃,逼迫夏侯渊分兵救援张郃,待夏侯渊分兵以后,法正又让刘备命人强攻夏侯渊,最终成功击败了夏侯渊,并将其斩杀,令人震惊!自此以后,汉中僵局被打破,刘备取得了优势。

而曹操听说夏侯渊战死以后,也立马前往汉中,准备亲自带队迎战刘备!《三国志》: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曹操和刘备打了多年的交道,非常了解刘备,他认为刘备领兵打仗虽有一套,但使不出定军山这种妙计,所以他敢于大胆地呆在长安。而当他听说夏侯渊战死以后,他立马反应出来,这绝非刘备之计,刘备后面肯定有高人相助,而这个高人便是法正!之后曹操到达汉中战场时,又亲自见识到了法正的厉害,被法正暴揍一顿,最终灰溜溜地撤出了汉中,只留下了这么一句评语:“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曹操低估了法正,结果丢失了汉中,那么夷陵之战若法正在世,情况又会如何呢?暴揍陆逊事实上,在本文看来,若是法正在世,夷陵之战将会有很大的取胜可能!原因有二!一、法正军事谋略超强。

法正是刘备的谋主,是整个蜀汉最擅长军事谋略之人,比诸葛亮还厉害,若他跟随刘备出征,肯定不会轻易中计。另外,陆逊坚守不出,和当年的夏侯渊坚守不出,形势完全一样,而以法正的能力来看,他完全能够想出方法调动出吴军,予以歼灭。很多人低估了法正,认为他并非陆逊的对手,陆逊不会轻易上当,然而当年的曹操也是这么想的,也认为夏侯渊不会轻易上当,可真遇到法正这种对手了,哭都来不及!二、曹魏并不会一直不动手。

孙权之所以敢于和刘备在夷陵鏖战,乃是因为他吃准了曹丕,知道曹丕不见兔子不撒鹰。然而曹魏毕竟一直在旁边虎视眈眈,孙权不可能完全忽视曹魏,所以夷陵这边的战局非常危险。此战,吴军非但不能失败,更加不能长久地拖延下去,时间一长,谁知道曹丕会不会突然醒悟过来,提前发动对东吴的袭击。所以夷陵之战中,其实法正并不需要帮助刘备彻底击破吴军,只需要在小规模的战斗上击败吴军,亦或是帮助刘备弥补战场漏洞,不要让陆逊钻了空子,保持蜀军不败,那么吴军就已经败了!结语总的说来,法正是完全被低估了!正史中的法正,军事能力超强,完全有能力帮助刘备立于不败之地,或者击败吴军!汉中之战,曹操不信邪,低估法正,结果被法正暴打,丢失了汉中,夷陵之战,陆逊要是敢不信邪,他也极有可能被法正暴打!即便陆逊稳扎稳打,坚守不出,法正只要帮助刘备弥补漏洞,不被陆逊钻了空子,长久僵持下去,吴军也将大败!(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OL  夜袭  夷陵  布阵  手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