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人,你身为皇上的老师,可要秉承先帝的嘱托,严加管教。”张居正虽然表面仍显恭敬,但是内心却不大认同。小万历的身上早就展现了少年天子应有的才能和气度,他从不荒废学业,总是废寝忘食,即便是日日学习到深夜,第二日也决不耽误早朝,这样的皇上会是个被惯坏了的孩子呢?高拱对皇上表现出的轻蔑和不敬,让张居正的内心开始摇摆,他担心,冯保说的会成为现实。

如果有一天,小万历真的成为高拱手中的提线木偶,大明王朝将中兴无望。经过几番权衡,张居正做出了最后的抉择。当晚,他给冯保写去了一封密信,将高拱准备联合内阁弹劾冯保的决定和盘托出。而另一边,冯保接到了张居正的密信后,也是一阵心惊。他想,高拱,真的不可再留了!恰逢一日,李太后召见冯保,向他询问小万历的学习情况,冯保随即为张居正美言了几句,而后又话锋一转,将高拱斥责万历是个被惯坏了的小孩的话,一字不落地说给了李太后。

此话一出,李太后顿时大怒,直言:“何时轮到他来说皇上了?”冯保见太后已然生气,便吞吞吐吐地继续说道:“先皇驾崩当日,高大人还说,皇上只有十岁,治不了天下。”太后听罢,怒气直冲脑门,她怒吼道:“反了,反了,皇上刚刚登基,他就说出如此大不敬的话来,哀家岂能再容他。”为了自保,也为了趁机拔除心腹大患,冯保说尽谗言。

可高拱的那句“太子年幼,刚满十岁,这天下可怎么治啊”却是发自肺腑的忧心之言。当时的民王朝早已是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国家财政更是入不敷出,经济濒临崩溃。身为首辅的高拱十分清楚此刻的国情,他忧心不已,才发出这样的感叹。可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到了冯保的嘴里,却成了高拱意图独揽朝政的证据,也让高拱的政治生涯走到了终点。

另一边,高拱对目前的情况一无所知,他正在积极地联络朝臣,一手策划着联合百官弹劾冯保的计划,并决定,在6月16日的朝会上,一举实施弹劾计划,击败冯保。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信心满满走上朝堂的时候,等待他的却是削官的旨意。那日,满朝文武大臣早已位列大殿之上,可等了许久也不见皇上前来,就在众人窃窃私语之时,冯保带着李太后的懿旨,立在了大殿中央。

他大声说道:“皇上今日不早朝了,命老奴前来宣旨,请诸位大臣听旨。”见群臣跪下,冯保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告尔内阁五府、六部诸臣,大学士高拱揽权擅政,夺威福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我母子日夕惊惧。便令回籍闲住,不许停留,内阁首辅一职由次辅张居正接任,钦此。”听完旨意的高拱内心一片惊涛骇浪,起身时只觉一阵眩晕,差点没栽倒在地,好在张居正一个健步上去一把扶住了他,高拱看了一眼张居正,只留下一声叹息,慢慢走出了朝堂。

对于张居正与冯保联手驱逐高拱的这件事,世人众说纷纭,有人说,张居正勾结宦官,谋夺高位,是其一生不能抹灭的污点。也有人说,张居正的所作所为,权利更迭的必然性,是他拥有政治智慧的结果。对于这些流言蜚语,张居正毫不在意,他也从未想过辩解。他不在乎别人是如何看待他登上首辅之位的,他只想将这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的大明王朝从崩溃的边缘挽救回来。

02一代贤相公元1572年,47岁的张居正终于登上了首辅之位。20年来的官场沉浮,他早已看清了结局。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兢兢业业,尽量掩藏锋芒,这一次,他终于登上了顶峰。然而,面对突然拥有的权力,张居正却显得有些迷茫。此时的明朝虽然看似强大,却早已是强弩之末,国库亏空,财政赤字高达三百万两,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底下早已是怨声载道。

面对这样一个外强中干的王朝,张居正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挽救,可谓是难如登天,但是,他辅世救国的理想不容许他放弃,他想,唯一的方法就是,变革!可是,古往今来,推行变革者有很多,例如秦国的商鞅,宋代的王安石,虽然都得到皇帝的支持,可最终的结果无外乎身败名裂。但是,张居正不在乎,他要改变,他要救国,他要大明中兴。

思前想后,他将改革的第一记重锤砸向了官僚体系。公元1572年,太和殿朝堂之上,张居正正在向万历皇帝上书奏请。“皇上,如今官场积重难返,皆因官员无考核体系,长此以往,政事荒废,祸患无穷,故臣想请皇上颁布《考成法》。”高坐在龙椅上的万历皇帝听罢,疑惑地问道:“先生,何为《考成法》?”张居正回道:“今后凡六部官员所上奏之事,皆由六科进行考核后交给内阁,内阁每年按照考核的结果来判断官员的去留。

 3/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烽火  4399  神将  王师  皇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