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时开始,倪光南就坚持,在技术上,我们必须走自主研发道路。1988年,倪光南赴香港组建研发部门。第二年,便自主研发出汉卡的芯片,全线产品皆改为自主。此时的联想,靠着倪光南团队研发的产品,年营收数千万。接着,他又带领整个板卡团队,自主设计了整个主板和主板芯片。1991年,倪光南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打印机芯片。

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研发的芯片,居然比当时的打印机巨头惠普,自己研发的芯片还要好。于是,靠着和惠普的合作,联想的势头一片大好。接着,1992年,倪光南又开始全力研发程控交换机。2年后,研发成功。今天我们都知道,华为是世界通信业的技术龙头。可是在那时,靠着2.1万元起家的华为,整个公司的营收,都比不上联想一个程控交换机产品。

技术更是被联想远远甩在身后。更何况,倪光南还在马不停蹄地研发,几乎每年一个产品。1993年,倪光南又搞出一个金融平台软件。一经推出,同样大受欢迎。倪光南带领研发的每一个技术,都像一只下金蛋的老母鸡。这一系列卓越的成果,在1994年结出一个大果,倪光南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而彼时的柳传志,也是难得一见的运营和销售奇才。

二人珠联璧合,在几年的时间里,联想迅速成为了中国科技企业的龙头。然而,在联想的辉煌路上,祸患的种子早已埋下。技术的研发,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1987年,后来叱咤风云的台积电成立,投资额相当于4500万美元。当时联想营收不过几千万人民币,从来没搞过芯片,连设计用的工具软件都没钱买。倪光南带领技术团队虽是高歌猛进,给财务带来的压力却是巨大的。

关键是,柳传志还发现:争夺市场不一定要靠技术,最重要的是客户满意。联想的技术团队有过败笔产品:四型汉卡,单板机……曾经费大力气研发,却先后被市场拒绝。相反,一些简单轻巧的创意,如一键上网、一键修复等,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底是继续要闷头搞技术,还是面向市场搞营销?这本来不是一个选择题,但是对于创业十年的联想来说,人力物力有限,这是他们最现实的问题。

1995年,联想走到了命运的分岔口。6月30日这天,联想200多名中高层干部,乌压压地坐在总部会议室里。主席台只放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联想最大的上级——中国科学院派来了一位代表,宣读《关于联想集团领导班子出现分歧的情况通报》。此刻,不过是矛盾的爆发。他们的争吵,已持续了两年之久。起因是1993年底,倪光南成立“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要做自己的CPU。

这是一个所有PC产品都要用到的核心部件,彼时,微软和英特尔组成的Wintel联盟,几乎垄断着全世界的市场,只有日本还在做最后的殊死抗争。也许倪光南意识到,这是中国发起冲击,防止市场被血洗的最后机会。然而,这个产品不像前面的一系列芯片,操作简单,投入较小。这是一个押上联想整个公司的命运,都负担不起的产品。

可倪光南着急啊,此时的他已经54岁了。退休前产品能不能问世,还是一个问题。他更打心底里明白,科技对中国的重要性。于是,1993年,倪光南用他强大的人脉,拉上了长江电脑公司和复旦大学,一起研发。但是在柳传志眼中,挑战英特尔的CPU,可能是世界上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联想的PC业务稳赚不赔,已经是稳定的现金牛。

柳传志还搭上了房地产的顺风车。他从1992年开始,就在烟台、福州、惠阳等城市买地,建立联想工业园。联想集团副总裁李勤,常常和倪光南吵架。他说,倪光南每年都要拿上百个研发项目来申请,大多都是只赔钱不赚钱的,我当然要指出来了。柳倪二人开始频频内耗。柳传志更换财务总监,倪光南举报柳传志有个人经济问题。柳传志表示再也无法与倪光南共事。

联想集团最后的决定是——留用柳传志,解除倪光南总工程师和董事的职务。021999年,彼时已经60岁的倪光南,离开了联想。已被解聘的他,落寞地向联想呼吁:请不要解聘我的工作成果。他害怕连带自己的成果,也被联想一起解聘了。没想到一语成谶,联想几乎裁撤了所有技术团队,彻彻底底变成了一家贸易公司。2000年,互联网泡沫崩溃,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受到波及:网易发行价15美元,跌到0.47美元,被纳斯达克摘牌;中华网的股价缩水到市值的1/200,被人收购出局。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输入法  领想  lx  m01  希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