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说下给高了的,对比下就是曹操了。在《三国志11》里说曹操属性太高的几乎占了绝大多数,尽管有人说君主都不低,但曹操几乎等于神级一样的人物了,难怪有人笑侃说《三国志11》里就曹操是走的《三国志》,其他都是按《三国演义》来的。枫叔记得玩家对曹操最高的评价就是这家伙除了不能单挑几乎什么都行,而且还是各种“家”的称号,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然后还特别基因好,和谁都能生出儿子……。

高顺为什么没有一人劝降,毕竟人品能力还是权位都与张辽差不多?

高顺的人品、能力都要强于张辽,但是在白门楼上,却几乎没有一人为高顺说话,没有一人为高顺求情,这是为何呢?事实上,这个原因很简单!你就看看高顺有多恐怖就知道了!白门楼上的滑稽场面事实上,当曹操出发征讨吕布前,他曾经给吕布写过一封劝降书,让吕布投降算了,毕竟曹操代表的是大汉天子,师出有名,实力也比吕布更加强大。

而吕布这边,经过深思熟虑,也觉得自己并非曹操的对手,他也想投降,但是陈宫出面阻拦了,由于陈宫和曹操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不愿意投降,所以在他的建议下,吕布拒绝了投降,开始和曹操作战。最终的战果大家都知道了,吕布并非曹操的对手,最终被曹操击败,押往了白门楼。吕布集团失败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处置他们的事情了。

曹操将吕布集团的首脑都带到了白门楼,开始处理善后事宜,接下来的场面就非常滑稽了。吕布极尽讨好之势,希望曹操放过他,并表示自己以后会全心全力地为曹操服务,不过最终曹操并没有接受吕布的投降,直接把吕布处死了;陈宫这边呢,虽然拒绝投降曹操,但是他这人非常聪明,在拒绝曹操的同时,还说了这么一句话。原文:宫曰:“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

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请即就戮,并无挂念。”说白了,陈宫这话,其实就是在提醒曹操,杀我就可以了,别动我家里人!这也算是陈宫变相的在向曹操求情吧。处理完吕布陈宫,曹操又开始处理张辽了,刚开始张辽还骂骂咧咧,表示要和曹操不共戴天,惹得曹操大怒想杀了他,不过刘备和关羽帮着求情,曹操也就网开一面了,表示自己是开玩笑了,不会杀张辽,接下来张辽的表现就有点滑稽了。

原文: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曹操一番作态下来,直接收服了张辽的心,前一秒张辽还在喊着宁死不屈,结果下一刻就直接“感其意,遂降”了。很多人将这种行为评为识时务,但是本文却总感觉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劲!说白了,张辽前期表现之所以那么激烈,大骂曹操,只不过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必死无疑了,所以临死之前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

而当听说曹操不杀他了,反而要重用他,他立马就表示感动了,要投降了,这……让人怎么评价呢?总感觉有点问题!事实上,在白门楼上,吕布、陈宫、张辽的表现都非常滑稽,唯有高顺的表现,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吕布求饶,令人鄙视;陈宫死前啰嗦一大堆,无非就是想通过威胁和乞求曹操,保住家人的性命;张辽先前大骂曹操,一听到自己不用死还要受重用,立马就转变立场,宣布投降,这前后的表现,差距太大了,令人感叹。

说白了,这些人啊,都并不是一心求死,他们都有执念。唯有高顺此人,面对曹操的询问,一言不发,摆明了就是宁死不降,这才是真正的好汉,绝对没有一丝苟且偷生的表现!而这,其实也正是无人劝降高顺的原因之一!原文:须臾,众拥高顺至。操问曰:“汝有何言?”顺不答。操怒命斩之。面对曹操的询问,高顺一言不发,拒绝沟通,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这让曹操无可奈何了。

曹操多么聪明啊,见惯了人情世故之人,他知道只要一个人愿意开口说话,那就说明他在人世间还有留恋,只要抓住这个留恋,就可以胁迫这个人。然而一个不愿意开口说话,拒绝沟通的人,这就说明他对人世间已经没有留恋了,这种人,根本没办法劝服,所以曹操也只能无奈的杀了高顺,而其他人也不再多做劝说,因为一个心怀必死之心的人,没法劝的!当然了,除了高顺一心求死之外,众人之所以不劝高顺投降,曹操之所以执意杀掉高顺,还有另外一个重用的原因!高顺的恐怖之处在三国演义中,高顺其实被严重削弱了,导致许多人认为高顺是比不上张辽的。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高顺  陈宫  走马上任  属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