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诸葛亮一个重大军事谋划的失误。 再就是,诸葛亮一生谨慎,事必躬亲,事事都要亲力亲为,虽然各种事务都被处理的井井有条,但是无意中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诸葛亮不肯放权,不相信部下,部下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还会形成事事对其依赖性,等待他的决定,甚至有意打压异己。如李严,魏延等。军事上不敢用奇兵,又不敢冒险,魏延献子午谷奇谋明明是好计却就是不用。

这是典型的太过谨慎的表现。事必躬亲恐怕是他54岁就得病而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后来落下一个“鞠躬尽瘁”的美名。但是这样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没有培养出理想接班人,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方面极其不足。以至于诸葛亮死后,朝中仅剩蒋琬、费祎等寥寥几人有能力继承丞相位,但这几人都是一大把年纪了,当宰相也当不了多少年,蜀中内政不稳的问题凸显出来了;再者,武将方面,曾经的“五虎上将”早就不复存在了,能征善战的武将亡得亡、病得病、反得反,就剩下姜维一个人苦苦支撑,所谓“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如果诸葛亮能够为蜀汉提早储备一批人才,提早着手培养自己的继承人,历史可能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最后,眼看自己时间不多,匡扶汉室无望,蜀汉后继无人。

又愧对先帝之托,心中愁绪也是压死诸葛亮的之后一根稻草! 反观其对手司马懿虽然名声没有其响亮,甚至不好,是个善于隐藏,精于算计的阴谋家,但最终司马懿遏制了诸葛亮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还耗死了诸葛亮。蒙过了曹操,骗过了曹爽,其子“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得其遗传,但终究司马懿是最后胜利者,赚得了曹魏的江山,三国一统归大晋。

比较二人的不同在于,诸葛亮的成功在于过程洒脱结果的无奈,司马懿的成功在于过程的无奈结果的满足。诸葛亮是战术家,司马懿是战略家。 世间对诸葛亮的评价受罗贯中《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影响,神话了诸葛亮,应该说“三个臭皮匠 胜过诸葛亮”的评价比较客观。集体的力量大,注意多,但诸葛亮太注重发挥个人智慧,不注意打造团队,培养后备军。

如果刘备光复汉室,他会怎么对待诸葛亮?

刘备光复汉室以后,肯定是继续重用诸葛亮。现在网络上确实有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一个伪君子,所谓的“仁义”不过是他装出来的。由此认为刘备如果真的光复了汉室,那么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功臣肯定没好下场。这种想法其实是多虑了。刘备出身贫寒,能吸引那么多的人才追随左右,靠的就是“仁义”。《三国志》里记载刘备在当平原相时,郡民刘平派刺客暗杀刘备。

然而刺客不忍下手,将此事告诉刘备以后离去。刘平派去的刺客肯定是心腹,但是却不愿意杀刘备,可见刘备得人心程度。而在曹操南征荆州,刘备不得不放弃樊城前往江陵经过襄阳时,只是在城下喊一声,刘琮左右和襄阳百姓就蜂拥而出,“众十馀万”。刘备此时没有自己地盘,后有追兵,前途未卜,却有这么多人愿意追冒险随,这绝不是靠一点假仁假义能做到的。

因此刘备的仁义绝非假装而来。另外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不过因为起点低,因此基本都是靠自己一手打出来的天下,并没有什么亲友相助。而且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妻子都几次被人所捉,所以他的子嗣和他年纪差距很大。像刘备的长子刘禅是到荆州以后所生,此时刘备已经46岁。刘永、刘理年纪更小,即使算上义子刘封,刘备的皇族也是人丁稀少。

因此如果刘备真了夺取了天下,要想巩固统治只靠皇族力量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依赖手下的功臣。在这些功臣中,最值得信赖的无疑就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在他最窘困时还不离不弃的老臣。因此只是从巩固统治的角度来看,刘备也肯定会重用诸葛亮等人,而不是将他们杀死。实际上在刘备称帝以后,诸葛亮不仅担任了丞相之职,而且还录尚书事,在张飞死后,又兼任司隶校尉。

丞相在古代本来就是仅次于皇帝的重臣,而录尚书事可以决定哪些奏折由皇帝亲自审批,司隶校尉则可以监察百官。诸葛亮的这几个职务可以说都非常重要,一般皇帝对会让人分担以便互相制衡。刘备却让诸葛亮一人兼任,对诸葛亮的信任可见一斑。这也可以从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让他独掌军政大权得到证明。也正是刘备的信任,才让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辅佐刘禅。

诸葛亮作为一个军师名垂青史,为什么司马懿成为了皇帝,名声却没有诸葛亮大?

因素:1、封建社会历代帝王政治需要,需要树立一个良相的典范,让朝臣为标。诸葛亮鞠躬尽瘁,效忠恩主刘备。适合推立。司马家谋朝篡权,扳倒曹魏,岂能多作正面宣传。2、罗贯中《三国演义》推波助澜,让美颜的诸葛亮走进千家万户,名声愈响。事实上在品格上,诸葛亮比司马懿也确是强出。千多年来,在朝堂一直是良相的代名词,在民间是智慧的化身。

智慧,有时候是天赋的。尽管如此,真正睿智的天赋毕竟只属于少数人,咱们身边那些所谓的天才也不多,接大多数都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甚至孔子本人都说"我非生而知之者",《论语·述而》。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天赋  诸葛亮  攻略  加点  皇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