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开元通宝背面有“娘娘的指甲印”?

什么?这居然不是指甲印,是月牙印?开元通宝的行用贯穿整个唐代,从唐初到唐灭亡其间约300年,通行的开元通宝铸造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形成各类的特征,主要有三个大类,即武德开元、月痕开元、会昌开元。指甲印指的就是月痕开元,其实是表现月亮的样子。武德开元为初期的开元通宝类型,这一类型的开元通宝表现为铸造十分精美,钱径、重量有明确的规定而相当规范,轮廓精细、文字精美。

此类时期约为高祖武德年间到玄宗开元中期,正直唐代国力最为强盛繁荣时期,故铸币非常精美规范,为开元通宝最为标准的时期。此类开元通宝形制沿用五铢为外圆内方,钱径24-25毫米,重量3-4.9克,材质青铜较为纯净,肉好皆有周郭,轮廓峻深,钱文为欧阳询的八分篆隶书体,文字精美,元字首笔短小,第二笔左挑,“中”、“通”、“宝”三字不甚匀称 ,“贝”部内为二短横与左右两竖笔不连,另外还有盛唐时期的区别主要为一是“元”字首笔加长,二是出现月纹。

月痕开元为唐代中期的开元通宝,这一类型表现为钱背多铸有月、星、云等各种纹饰,主要有大径、小径掐纹开元。此类时期约为玄宗年间至文宗开成年间,正直唐朝逐渐衰落转向动荡的时期,故铸币工艺下滑,币制更加混乱。此类月痕开元通宝背有类似甲痕的月纹,一月、二月或三月,间星文或云纹等,直径等于或略小于初唐开元,重量也变轻,钱文失去欧阳询文字神韵笔画疏松,铸造逊色,小径掐纹开元则更甚,钱径更小在22-23毫米,重量也减轻到3克左右,铜质铸工差,铸币的下滑也是对当国况的反应。

会昌开元为唐代晚期的开元通宝,此类开元通宝表现为用料不精,铸造粗糙草率,严重失去规范。此类时期为武宗会昌年间到唐朝灭亡,正直财力衰竭、走向灭亡的时期,故为开元通宝钱最为粗制滥造的时期。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排斥佛教,令废除天下佛寺,毁佛的铜料以铸开元通宝,即会昌开元。此类开元通宝钱径23毫米,重量3.2-3.5克,大小轻重不一。

开元通宝里面是黄的,外面好像是紫砂请问值钱吗?

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开元通宝已经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另外,许多人都认为开元通宝是年号钱,理由是唐玄宗李隆基有个年号是开元,这是错误的。开元通宝是非年号钱,在唐代初年就已经铸造,是由欧阳询亲自题字,欧阳询是初唐人物,而李隆基生于盛唐,二人生活年代相差百余年,从年代上讲,欧阳询就不可能给李隆基的铸钱题字。

而李隆基将年号定为开元,纯属巧合。铸制形制在质量上,一般的开元通宝每文重一钱,每十文重一两,每贯(即一千文)重六斤四两。每文重二铢四丝,折合质量约4克。但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由于处于盛世,开元通宝的铜料增加了一到二成,这时的开元通宝质量约为4.5克至5克,因而厚重的开元通宝也多半是此时铸造。在样式上,初唐开元通宝光背无文,中唐起钱背开始有星、月及其他纹饰,晚唐会昌开元则在钱背面加上钱局所在地名。

经过三百余年铸造,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样式大多与唐有别。在规格上,开元通宝基本是小平钱,但唐代也铸有少量“开元通宝”折十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伪造。钱文开元通宝大小钱《旧唐书·食货志上》记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

其字在篆隶之间,其词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即直读,读作开元通宝)。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即旋读,读作开通元宝),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文钱读法分析编辑从《旧唐书》的记载中看,规范读法是“开元通宝”。但也能从记载中了解到有些人将钱文读成“开通元宝”。从字面意义上讲,两种读法都有道理。从文史依托上讲,“开元通宝”读法中的“开元”一词最迟在东汉初年时就已经出现。

东汉初期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在他的文章中屡次提及“开元”一词。他在《汉书·李寻传》中写道:“汉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才之右,汉国再获受命之符。”他还在《东都赋》中写道:“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两处的“开元”均指开国,开辟新纪元之意。至于“通宝”一词,则为欧阳询首创,意为流通中的宝物,故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元通宝  电影  打开  
下一篇